1979年刑法未对职务侵占罪作出具体规定,但该罪行于1995年2月28日被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的《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所吸收并纳入刑法具体规定。根据1997年刑法第271条的规定,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可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可处以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并处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根据《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规定,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5000元至1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这里的数额是指累计计算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应当会同人民检察院,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上述数额范围内及时确定本地范围内统一执行的数额标准,并上报备案。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设立的非国有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指除上述公司以外的非国有的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设立的有一定数量的注册资金及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其他单位指除上述公司、企业以外的非国有的社会团体或经济组织,包括集体或民办的事业单位,以及各类团体。
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动产不仅指已在单位占有、管理之下的钱财,还包括单位有权占有但未占有的财物,如债权。财物的形态包括有形物和无形物,如建筑物、设备、库存商品、现金、专利、商标等。
职务侵占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
具体来说,包括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
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如果利用职务或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应依照贪污罪的规定处罚。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如果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则构成职务侵占罪。
员工侵占公司财产的法律处罚。对于侵占公司财产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金额大小,会受到刑法和法律的制裁。国有和非国有公司中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财产,将面临有期徒刑和财产处罚。同时,《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也对此类行为做出了相关规定,涉及收受贿赂
职务侵占罪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如果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应予立案追诉。对于犯罪行为,根据刑法规定,数额较
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职务侵占立案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5000元至1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人民检察院决定对案件立案侦查的,应当制作立案决定书。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