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施工人”是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出现的一个概念,其最早出现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第一条第(二)项规定“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第四条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违反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第二十五条规定“因建设工程质量发生争议的,发包人可以以总承包人、分包人和实际施工人为共同被告起诉”;第二十六条规定“实际施工人以转包人、违反分包人为被告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实际施工人以发包人为被告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转包人或者违法分包人为本案当事人”。
解释中虽未明确定义“实际施工人”的概念,但从出现“实际施工人”的四条中能够总结出,“实际施工人”应当是指依照法律规定被认定为无效的施工合同中实际完成工程建设的主体,包括施工企业、施工企业分支机构、包工头等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公民个人等,是为区别于合法承包人、施工人而创设的概念。司法实践中,使用最多的是该解释第二十六条,该条第二款赋予实际施工人直接向工程发包人主张工程款的权利。该权利实则已经突破了合同相对性,对其司法适用虽然有法律依据,但在相关理论上还是颇具争议。虽然其产生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在施-行的十余年间也确实起到了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巨大作用,但在现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其弊端也日益凸显。如随意扩大该条适用范围,可能会诱导实际施工人利用农民工进行恶意讨薪,引发新的社会矛盾。故建议相关立法部门对于该条规定的存废重新进行思考、审视。
对非法将工程发包给无资质的个人以及建筑工程发包方违约的处罚和处理措施。对于发包给无资质个人的行为,将受到责令改正、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对于建筑工程发包方的违约行为,如未提供原材料等导致工程无法开工、中途停
建设工程平行承发包模式下的监理模式。在平行承发包模式下,业主可以选择委托一家监理单位或多家监理单位进行监理服务。监理单位需要具备合同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并依法进行监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符合合同约定和法律要求。相关法律知识也进行了介绍。
发包方在工程建设中的违约责任及相应补偿措施。主要包括发包方未提供必要资料或设备、工程中途停建或缓建、发包方变更计划或提供不准确资料等情况下的违约责任,承包人有权要求赔偿停工、窝工等损失,发包方应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并承担相应责任和费用。具体的责任与措施应
工程发包的定义与分类。工程发包分为招标发包和直接发包两类。招标发包是通过公告或邀请书等方式邀请单位竞争,选择最优承包单位。直接发包则是建设单位直接与承包单位洽谈。发包人需支付工程款,并履行施工前的准备、提供材料和设备、组织验收等责任。此外,文章还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