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性原则是合同法律关系中的一项基础性原则,它规定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只能由合同当事人享有和承担,不能转移给其他人。在建设工程合同中,实际施工人与发包人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合同权利义务关系。因此,根据相对性原则,发包人无法依据合同关系向实际施工人提出请求。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普通合同有一些区别:
根据《合同法》第272条的规定,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经分包人同意,可以将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给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与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
根据《解释》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发包人可以将建设工程质量争议的诉讼提起给总承包人、分包人和实际施工人。这是否意味着《解释》第二十五条将实际施工人纳入建设工程质量连带责任体系,突破了合同相对性的原理呢?这个问题需要进行探讨。
《解释》第二十五条的目的是对违法分包、转包、无资质等级借用他人资质的承包所产生的质量纠纷进行规范。合法分包、承包的质量纠纷已经在《合同法》中进行了规定,而《解释》第二十五条则是为了弥补《合同法》对违法分包、转包、无资质等级借用他人资质的承包所产生的质量纠纷缺乏规范性法律依据而制定的。
违法分包、转包、无资质等级借用他人资质的施工合同因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而无效,因此,所产生的质量纠纷缺乏有效的合同依据。在建设工程质量纠纷中,实际施工人的责任应属于缔约过失责任或者侵权责任。因此,《解释》第二十五条中的责任不属于缔约过失责任,而是共同侵权责任。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因此,《解释》第二十五条确立的总承包人、分包人和实际施工人的连带责任是一种共同侵权责任,而不是合同责任。这一规定并不突破合同相对性的原理,而是基于总承包人、分包人和实际施工人共同过错,对发包人利益造成侵害的侵权行为所承担的责任。
因此,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实际施工人的责任是基础性的责任,总承包人和分包人是基于自己对违法分包、转包行为所产生的工程质量问题的过错,承担的连带责任。
关于建筑法中分包工程的法律咨询问题,指出无论是非专业分包还是专业分包都需要发包人同意。文章引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相关规定,强调了发包单位、承包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在建筑工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包括遵守法律、资质要求、不得违法分包、转包以及避免索贿、
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的风险提示,主要对发包方和承包方的主体资格审查进行了强调,包括企业形式、建筑企业资质以及是否存在挂靠情况等方面。同时,文章还涉及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双方责任、安全管理组织体制以及施工前的现场勘察等。发包方和承包方在签订合同时需
工厂承包合同的撰写与要点,包括合同双方的基本信息、承包期限和方式、承包方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发包方的权利与义务等。承包方享有独立经营权并在承包期间自负盈亏,承包期限、款项支付方式和合同变更解除均有明确规定。如发包方违反合同干扰承包方经营,承包方有权解除合
发包人在建设工程中的权利与义务。发包人有权检查作业进度质量、自行隐蔽工程及验收建设工程,如质量不符合约定可要求施工人无偿修复。同时,发包人也有义务支付价款、接收建设工程并不得擅自使用未经验收工程。若因发包人原因导致工程停建或缓建,应赔偿损失。因计划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