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包”一词通常用于工程领域,它是指承包项目的甲方。发包方也被称为发包机构,是以企业所有权代表的身份参与承包经营活动的一方。作为承包经营活动的主体,发包方在决定承包经营成败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单纯由行政主管部门组成的发包方
在我国以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管理体制中,大多数地区形成了由上至下的行业管理体系。由行政主管部门作为企业的所有者代表组织发包方是比较常见的做法。这些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确定承包范围、评估企业资产、制定发包方案、签订合同等工作。尽管这种组成方式简单易行,并且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相衔接,但受传统体制和管理思想的影响,这种发包方往往无法真正与承包方平等对待,可能强化行政干预。
(2) 由政府有关部门联合组成的发包方
在承包经营实践中,由政府有关部门联合组成发包方的情况较为常见。一级政府的负责人牵头组成发方小组,包括经委、计委、财政、税务、劳动人事、审计和物价等部门以及企业的主管部门。这种发包方不再单纯代表某个部门的利益,有利于克服部门分割的弊病,减少政府机构对企业的直接行政干预,保证发包的公正合理,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关系。
(3) 企业最高权力机构作为发包方
企业最高权力机构作为发包方的形式较少见。这种发包方的工作程序是由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委派评估小组进入企业进行资产评估和测算标底,然后组织招标考评委员会对承包经营者进行考评和选拔,最后由最高权力机构颁发聘书并签订合同。这种组成方式能够直接代表企业,保证企业经营的自主权,同时通过承包合同建立的契约关系,保证承包经营者有明确而稳定的经营权力。
以上几种发包方的组成方式各有优劣。单纯由行政主管部门组成的发包方简单易行,但可能强化行政干预,使承包合同具有行政效力。由政府有关部门联合组成的发包方能够避免部门利益倾斜,有利于克服部门分割的弊病,但组成方式较为松散,临时性的问题可能影响对承包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企业最高权力机构作为发包方能够保证企业经营的自主权和行政指挥的权威,但在我国的企业中较为少见。
然而,以上几种组成方式是否合理,哪种方式更适用、效果更好,以及是否存在更科学的组成方式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的承包经营实践来寻求答案。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相关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承包范围、合同工期、质量标准、合同价款等。承包人需按设计预算单价结算,并负责采购、运输、保管、使用所有永久和临时工程的建筑材料。此外,合同还涉及工程预付款和进度工程款的支付问题。
承包拉土方工程的注意事项。承包方需根据工程项目要求完成任务,提供自卸式工程运输车辆,注意运费结算方式,确保运输质量和安全,遵守运输作业时间规定,专岗专用燃油,并明确违约责任。拉土方主要涉及场内外土石方、砂石及堤坝工程中的土方运输。
工程作业检查的两种方式:委派工地代表和委托监理人。前者是发包人委派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检查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等事项;后者则是发包人委托监理公司对工程建设进行检查,包括监理人的资格要求和职责等。工地代表和监理人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有权要求承包人改正。同时,
工程分包合法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相关规定,主体结构施工不得分包,其他非主体部分需征得发包人同意并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分包人完成。承包人不得全部转包或多次分包,且分包人需与承包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