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既遂是犯罪的一种基本形态,关于犯罪既遂的标准在学界存在争议。在司法上,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以“犯罪构成要件要素齐备说”作为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而在立法上,则应当从犯罪事实和刑事政策的角度出发,以“犯罪目的实现刑事政策说”作为确立犯罪既遂形态的标准。
各国刑法并未专门规定既遂犯的特殊处罚原则,而是根据刑法总则和具体犯罪的法定刑对其进行量刑。我国刑法也是如此,对符合犯罪既遂特征的既遂犯,根据其所犯罪行的性质,按照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幅度进行处罚。
中国刑法学界对犯罪既遂的标准存在以下三种观点:
上述讨论主要集中在司法领域,认为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具备了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的全部要素。然而,犯罪构成应当是刑事违法性的构成,它的功能在于说明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因此,在立法上确立犯罪既遂的标准是一个难题。
法定犯罪与事实犯罪是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两个不同角度对犯罪概念进行区分。法定犯罪是指已经立法者价值评判而上升为法律明文规定的犯罪;事实犯罪是指具有实质危害性但尚未进入立法者视野的行为。法治刑法要求法定犯罪与事实犯罪相一致,即法律所确定的犯罪形态与行为的发展样态相一致。
刑事政策是国家运用刑法体系对抗犯罪的政策。刑事政策对于刑事立法的要求是合理而有效。在确立犯罪既遂标准时,刑事政策的考虑具有指导作用。犯罪既遂的标准必须合理,即与行为既遂相一致,行为既遂是行为人目的的实现。同时,为了保证犯罪抗制的有效性,对于某些严重犯罪应提前确定既遂的界限。因此,犯罪既遂的标准应以犯罪目的实现为基础,并结合刑事政策的考虑,形成一个综合的标准。
卧轨自杀未遂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寻衅滋事罪包括一系列行为,包括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因此,如果一个人实施卧轨自杀未遂并破坏了社会秩序,就可能会被视为寻衅滋事罪并受到法律的处罚。
生产伪造罪未遂的严重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犯罪情节不同,处罚也不同。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和罚金,随着金额的增加,刑罚也会相应加重,最高可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可能面临罚金或财产没收。
在司法上,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应当以“犯罪构成要件要素齐备说”作为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在立法上,则应当从犯罪事实和刑事政策的角度出发,以“犯罪目的实现刑事政策说”作为确立犯罪既遂形态的标准。对行为符合犯罪既遂特征的既遂犯,我国刑法要求根据其所犯的罪
吸毒拘留15天不会有案底。吸毒是违法行为,会受到治安处罚,但是不是犯罪行为,不用负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立案的标准是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所以吸毒拘留15天不会立案,也就不会有案底。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立案的机关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