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人是指经过公安司法机关指派或者聘请的具有专门知识的自然人。
鉴定人负责对专门性事实问题进行鉴定,以了解诉讼案件的事实情况。
鉴定人应当按照诉讼法律的规定实行回避,即在与案件相关的情况下,应当主动声明回避。
司法鉴定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度,鉴定人应当独立进行鉴定,对鉴定意见负责,并在鉴定书上签名或者盖章。如果多人参与鉴定且对鉴定意见有不同意见,应当在鉴定书中注明。
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情况下,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如果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鉴定意见将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侦查机关可以根据侦查工作的需要设立鉴定机构,但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不得设立鉴定机构。
曾因故意犯罪或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受过开除公职处分,或被撤销鉴定人登记的人员,不得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各鉴定机构之间没有隶属关系,鉴定机构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时,不受地域范围的限制。
在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押解的案件中,除对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外,其他鉴定期间都应当计入办案期限。
鉴定意见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
鉴定意见属于言词证据。
离婚案件中的证据种类。物证、书证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等都被用作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物证以其外部特征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书证书证则以文字、符号、图形等形式记载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视听资料利用图像和声音证明案件真实情况,而证人证言则是证人对案件事
法院对检察院抗诉的态度。检察机关提出抗诉是履行职责的方式,法院应按照司法程序处理,除非有渎职行为。相关法律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条款,明确了抗诉的提出、程序、期限及提交方式等,并规定上级检察院可撤回不适当的抗诉。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包括书证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这些证据种类在行政诉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评估案件事实和作出判决的重要依据。
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伪证行为包括伪造、毁灭证据,阻止证人作证或指使他人作伪证等。伪证罪侵犯的是公民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在刑事诉讼中作伪证可能会构成伪证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一般情况下,民事诉讼中的伪证行为会导致处罚和败诉,但具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