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行政诉讼被告
时间:2024-01-21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诉讼中被告的确定方法
一、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将成为被告。
二、经复议的案件
对于经过复议的案件,如果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那么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将共同成为被告。而如果复议机关改变了原行政行为,那么复议机关将成为被告。
三、复议机关未作出复议决定
如果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那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话,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将成为被告。如果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话,那么复议机关将成为被告。
四、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
如果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了同一行政行为,那么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将成为共同被告。
五、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
如果行政机关委托了组织来进行行政行为,那么委托的行政机关将成为被告。
六、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
如果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发生变更,那么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将成为被告。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行政诉讼的被告可以按照以上方法进行确定。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诉讼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的处理方法
行政诉讼中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的处理方法,包括法院应告知原告变更被告或裁定驳回起诉的规定。同时,阐述了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情况下,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文章还列举了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情形,并特别指出了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特殊情况。
-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种类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种类及其复议实践。行政复议第三人可分为多种情况,如行政处罚案件中的受害人或被处罚人、共向被处罚人、不服行政裁决或行政确权的复议案件中的一方当事人等。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复议决定限定的期限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法的执行在
-
原告就被告原则与两便原则的关系与冲突
原告就被告原则与两便原则在行政诉讼案件中的关系和冲突。地域管辖遵循了原告就被告原则,体现了两便原则的精神内涵,便于群众诉讼和法院行使审判权。然而,在实践中,原告就被告原则也存在一些冲突,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特殊性和公正审判原则,适当调整应用。
-
行政诉讼案由的新规定
行政诉讼案由的新规定。案由是案件名称,反映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性质。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案由尚未具体规定,仅发布了相关通知作为指导。现行案由分为作为类、不作为类和行政赔偿类。在适用案由时,人民法院会面临一些问题,如案由中是否使用“纠纷”二字、行政管理范围
-
第三人不参加行政复议是否可行
-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构成要件
-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