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将成为被告。
2. 经过复议的案件,如果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那么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将成为共同被告;如果复议机关改变了原行政行为,那么复议机关将成为被告。
3. 如果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那么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那么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将成为被告;如果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那么复议机关将成为被告。
4. 如果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了同一行政行为,那么共同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将成为共同被告。
5. 如果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作出了行政行为,那么委托的行政机关将成为被告。
6. 如果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职权发生变更,那么继续行使职权的行政机关将成为被告。
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行政不作为主体是行政主体,其不作为状态对行政法所保护的利益造成侵害。行政不作为的客体是为行政法所保护的利益,包括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客观方面表现为行政主体在法定
行政诉讼中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的处理方法,包括法院应告知原告变更被告或裁定驳回起诉的规定。同时,阐述了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情况下,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文章还列举了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情形,并特别指出了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特殊情况。
原告就被告原则与两便原则在行政诉讼案件中的关系和冲突。地域管辖遵循了原告就被告原则,体现了两便原则的精神内涵,便于群众诉讼和法院行使审判权。然而,在实践中,原告就被告原则也存在一些冲突,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特殊性和公正审判原则,适当调整应用。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共同点,包括引起行政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解决行政争议的直接目的、合法性审查为核心、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以及不适用调解等方面。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相关法律规定,如原告资格、被告的确定原则、共同诉讼和第三人的参加诉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