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案件时,应当进行开庭。当事人可以协议不开庭,或者仲裁庭认为不需要或不宜开庭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书面仲裁。书面仲裁应当在全面、准确地掌握案件材料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进行。
2. 如果决定开庭处理,仲裁庭应在开庭前5日内向当事人发出书面通知,通知中应包括开庭时间、地点等信息。当事人经过书面通知后,如果没有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对申请人按撤回申请处理,对被申请人按缺席处理。
1. 书记员首先宣布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入庭,并宣布仲裁庭纪律。
2. 书记员接着宣布首席仲裁员和其他仲裁员入庭。
3. 首席仲裁员核对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的身份。
4. 首席仲裁员宣布开庭,宣布案由,宣布仲裁庭组成人员和书记员名单,并告知当事人相关的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5. 如果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首席仲裁员应宣布休庭。如果回避申请的理由不能成立,首席仲裁员在重新开庭时予以驳回;如果回避申请的理由成立,首席仲裁员应决定延期开庭。
6. 申请人进行陈述,被申请人进行答辩。
7. 仲裁庭对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当庭调查,询问证明人,并对证据进行质证。
8. 调查结束后,应进行辩论。
9. 辩论结束后,应当当庭再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应休庭合议并作出裁决。
10. 仲裁庭复庭,首席仲裁员宣布仲裁裁决。对于仲裁庭难以作出结论或需要提交仲裁委员会决定的疑难案件,首席仲裁员应当宣布定期裁决。
11. 首席仲裁员宣布裁决后,应当宣布闭庭。
独任仲裁员开庭处理案件时,应按照前述程序进行。
1. 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自行收集证据。
2. 只有经过质证认定的事实,才可以作为仲裁的证据。
1. 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有权进行辩论。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
民事纠纷的官司流程以及其他解决方式。在官司流程方面,文章详细阐述了起诉、提交起诉材料、提交书证、立案审查、预交诉讼费用、开庭审理、判决生效等步骤。另外,还介绍了自力救济和社会救济两种常见的民事纠纷解决方式,包括自决、和解、调解和仲裁等。
律师在诈骗案件中的角色。根据法律规定,受害人可以委托律师起草控告书或举报书,但律师不能代替受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权自行辩护或委托辩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也有义务保障其辩护权利。
原告能否给证人钱财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原告不得给证人钱财。证人出庭需经法院许可,其证言需经过质证查实才能作为定案依据。同时,保障证人的安全十分重要,对于特殊案件的证人还有特殊保护措施。证人因作证而支出的费用可以得到补助。
检察院在沟通期间对案件侦查的影响。检察院在办理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时,如发现职务犯罪线索,应及时与监察机关沟通。沟通期间不得停止侦查,并要及时报告上一级检察院。根据案情不同,侦查终结后的案件将分别作出移送审查起诉或撤销案件的处理决定。检察院自己立案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