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认定的几种方法探析
时间:2024-10-15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程序与权衡
一、两个极端:步步为营与合二为一
在劳动关系认定的问题上,有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关系认定程序与工伤认定程序是独立的,劳动关系认定程序应该在工伤认定程序之前进行。另一种观点认为,工伤认定机构有权在工伤认定程序中对劳动关系进行认定。这两种观点都有法律依据支持。
二、法定进路:劳动仲裁与行政认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应该通过劳动仲裁程序进行解决。然而,并没有规定工伤认定部门可以认定劳动关系。虽然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工伤保险工作,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劳动行政部门有认定劳动关系的权力。劳动行政部门只有在工伤认定程序中确认劳动关系的存在与否。
三、利弊权衡:公正为主与效率兼顾
劳动仲裁程序更为严格,对劳动关系争议的裁决更为公允。然而,行政附带认定程序更为便捷、有效率。因此,劳动仲裁程序与行政附带认定程序可以相互弥补、相辅相成。
四、程序选择:意思自治与权利限制
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应当得到保障。劳动仲裁程序是认定劳动关系的一般程序,行政附带认定程序只是附带性的。当事人在申请工伤认定之前已经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在工伤认定程序中对非简单劳动关系申请劳动仲裁的,行政附带认定程序应当让路给劳动仲裁程序。对于一方申请劳动仲裁而另一方申请行政附带认定劳动关系的,应当以劳动仲裁优先为原则。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是,行政认定程序结束后,当事人对工伤认定程序中的劳动关系认定结论不服,可不可以反过来申请劳动仲裁。对此,应该告知当事人对于非简单劳动关系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程序认定劳动关系。如果没有告知的,则应尊重其程序选择权,允许其申请劳动仲裁来认定劳动关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级工伤鉴定等级标准内容
工伤鉴定中的一级伤残等级标准,详细列举了各项评估指标及其具体内容,包括智能损伤、肢体瘫痪、运动障碍、面部毁容、瘢痕形成等身体部位的功能受损情况以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严重损伤。这些标准对于评估工伤等级具有重要意义。
-
涉外劳务派遣工伤处理方法
涉外劳务派遣工伤处理方法。对于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应依据前往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参加当地工伤保险。劳务派遣单位需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并与用工单位约定补偿办法。被派遣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工单位应负责协助。工伤认定申请需在规定时限
-
工伤认定的时限
关于工伤认定的时限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发生事故或职业病后,单位应在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由单位承担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和相关费用。特殊情况可延长申请时限。未按时申请,职工及其直系亲属或工会组织可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
两种程序效力的优先顺序
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之间的关系和程序优先顺序。在解决民事纠纷的背景下,仲裁具有更高的效力,但在工伤认定中,劳动仲裁并不是前置程序。工伤认定部门对劳动关系可以进行形式审查并进行事实认定。在涉及劳动仲裁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暂停工伤认定程序,并在
-
因公出差引发交通事故,如何撰写工伤申请书
-
工伤鉴定后还能做工伤康复治疗吗
-
有工伤认定但未做伤残鉴定怎么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