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行政诉讼中,根据受送达人所在国与我国签订或共同参与的国际条约规定的方式进行送达。只有当受送达人所在国与我国之间的双边或多边国际条约明确规定了特定的送达方式,才可以按照该方式进行送达。在进行送达时,缔约双方必须严格遵守条约规定的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处理分为以下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是,判决、裁定并不会因此停止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如果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需要进行再审,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是否再审。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海事诉讼的特点,包括其与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一般民事诉讼的区别,以及其涉外性和法律关系的特殊性。海事诉讼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组成。海事法院的收案范围包括海事侵权纠纷案件、海商合同纠纷案件等。
涉外行政诉讼,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行政诉讼,在我国是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认为我国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的活动。涉外行政诉讼有许多不同于一般
由于行政诉讼的被告只能是我国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以只有行政诉讼原告和第三人中至少有一方是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才能形成涉外行政诉讼。
涉外行政诉讼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原告或第三人为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依法我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审查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并判断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作为相对人的主张是否妥当,并作出裁判的诉讼。对等原则是指外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