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公司终止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
时间:2024-06-24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公司终止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
一、公司解除劳动合同需要赔偿的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赔偿的情形包括:
- 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情况;
- 劳动者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 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裁减人员的情况;
- 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裁减人员的情况;
-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情况;
- 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况;
- 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即用人单位不愿意再续订劳动合同)的情况;
-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情况;
-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情况;
- 劳动合同法施行后,因用人单位经营期限届满不再继续经营导致劳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用人单位合法辞退的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形下可以合法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也无需提前通知劳动者:
-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况;
-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情况;
-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况;
-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情况;
- 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况;
-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三、经济补偿金的标准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如下:
- 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 如果劳动者工作满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支付,但支付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 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以上是对于公司终止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的相关解释。如果公司满足法定的赔偿条件,应按照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专业律师。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与途径
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与途径。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可通过调解仲裁解决,如仲裁不服可提起诉讼。同时,对于试用期超过法定期限的情况,用人单位需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通过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仲裁维权
-
员工非过失性辞退及经济补偿
员工非过失性辞退及经济补偿的相关内容。用人单位有权对员工进行非过失性辞退,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对于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员工,用人单位需支付医疗补助费等。非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赔偿金,其他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也有相应的补偿规定。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则无需支付
-
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的适用情形
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的适用情形。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支付经济补偿金,而违法解除则须支付赔偿金。同时,存在特定情形下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并用。赔偿金的计算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是经济补偿金的两倍,且不需按分段计算方式计算。对于能否同时适用经济补
-
三期员工辞退赔偿问题
孕期、产期、哺乳期员工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和赔偿问题。用人单位在女职工三期期间不得解除合同,否则应支付两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各类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确定。
-
单位辞退员工的法定事由
-
新劳动法辞退员工补偿规定是什么
-
2020年疫情期间企业是否可以解雇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