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案的法律问题有哪些
时间:2024-10-26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我们知道,如果国家间发生海洋争议,属于海洋公约管辖范围之内的,双方可以选择国际海洋法律进行仲裁。针对近日的南海仲裁案,中国宣称不接受。那么,南海仲裁案的法律问题有哪些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南海仲裁案的起因及中国的拒绝参与
菲律宾提起南海仲裁案
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向国际仲裁法庭提起南海仲裁案,涉及中菲之间的南海“海洋管辖权”争端。菲律宾声称其依据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规定。
中国政府的立场
2014年12月7日,中国政府发表了关于菲律宾提起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该文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仲裁以及仲裁庭对本案明显没有管辖权的立场和理据。中国政府表示,未来裁决结果作出后,也将不承认、不执行。
中国的比喻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曾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反驳对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仲裁的指责。他表示:“足球场上,一支球队如果明知对手和裁判已经串通一气‘吹黑哨’,怎么还会同意进入赛场比赛?不仅球队不会接受,广大球迷和观众也不会接受。”
什么是强制仲裁?为何说南海案仲裁庭没有管辖权?
强制仲裁的定义
强制仲裁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创立的一种新程序。然而,与谈判协商等方式相比,强制仲裁是次要的、补充性的方式。它的适用受到多项条件限制,而菲律宾提起的仲裁未满足其中的任何条件。
主要三项条件限制
首先,菲律宾所提诉求本质上属于领土主权争端,而这不属于《公约》适用的事项,更不属于强制仲裁程序的适用范围,因此仲裁庭无权管辖。其次,如果有关争端涉及海域划界、历史性海湾或所有权等,缔约国有权声明不接受强制仲裁。除美国外,安理会“五常”中的其他四个国家都进行了排除性声明。这种排除对其他缔约国具有法律效力,意味着其他国家不得提起与该国排除的争端有关的强制仲裁,仲裁庭也无权管辖。然而,仲裁庭将“与海域划界相关的争端”解释为“海洋划界本身的争端”,从而大大缩小了该排除性事项的范围,这是对《公约》条款的错误解释。这种偷换概念的做法违背了《公约》强制争端解决程序的制度设计和立法本意。再次,《公约》规定,如果当事方自行选择了其他方法解决有关争端,也不应提起强制仲裁,仲裁庭也没有管辖权。正如前文所述,中菲还达成了通过谈判方式解决在南海的争端的协议,因此菲律宾无权单方面提请仲裁。综上所述,菲律宾提起的仲裁案没有满足上述任何一个条件,属于典型的滥用《公约》规定的强制仲裁程序。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这个仲裁庭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存在,其仲裁事项更谈不上所谓承认和执行的问题。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仲裁裁决本身的问题
仲裁裁决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形式缺陷和实体错误。形式缺陷指裁决不符合某些国家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要求,例如未明确标注必要信息或未采用书面形式等。不同国家对于形式缺陷的态度不同,一些国家将其作为撤销裁决的理由,而多数国家则允许仲裁庭进行修正。实体错误则
-
前夫再婚,女方是否能够要回孩子的抚养权?
中国法律关于离婚后孩子抚养权的问题,特别是在一方再婚的情况下。女方在男方再婚若对子女成长不利,有权协商变更抚养权。若协商无果,可提起诉讼。同时,也讨论了扶养子女的一方再婚后去世,子女抚养权的问题,主要考虑继父母和继子女之间是否形成扶养关系。离婚不会消
-
本案要旨
中国**象屿集团有限公司与**米歇尔贸易公司签署的钢材买卖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争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遵循国际商会仲裁院推荐的条款制作,双方约定了仲裁地点为北京,但未明确约定仲裁机构。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根据法律适用原则,应适用中国法律作为仲裁条款
-
引言
网上仲裁的法律问题,包括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和理论上的困惑。文章重点讨论了网上仲裁协议的形式有效性问题,以及电子传输方式下的仲裁协议是否符合传统仲裁要求。随着网络交易的增加,对电子文书如电子合同、电子提单和电子仲裁协议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需要加强对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
国际仲裁立法的挑战和问题
-
群众扭送查证的时间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