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涉外仲裁裁决是基于纠纷双方当事人自愿接受仲裁协议的约束,将纠纷提交仲裁而产生的,所以,对于具有终局效力的仲裁裁决,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但是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所确定的义务,就带来了仲裁裁决的执行问题。 涉外仲裁机构不是国家的审判机构,这决定它对仲裁裁决这一法律文书没有执行的权力,对裁决的执行权只能由人民法院行使。因此,在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时候,对方当事人只能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按照裁决所确定的内容予以执行的申请。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九条规定,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刑事附带民事申请强制执行的时效问题。当申请执行期限超过两年时,判决书虽有效但失去强制执行力。诉讼时效能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而中止,中止期间不计入总时效。此外,提起仲裁、申请支付令等行动可视为诉讼时效中断。权利人为保护其民事权利向有关组织或机关报案、控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在涉外民事关系方面的规定。文章明确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纠纷仲裁的适用规则,包括涉外仲裁委员会的设立、聘任外籍仲裁员、证据保全程序、仲裁庭的笔录和证据要点、撤销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以及涉外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生效后实施的仲裁裁决撤销程序及其法律背景。该程序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事人权益并借鉴了国际先进做法,但同时也出现了监督程序缺陷及过度强调法院监督等问题。立法者在制定仲裁法时忽视了国情差异及法院自身监督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出
关于涉外仲裁裁决的申请条件。首先,当事人申请仲裁裁决需满足双边条约或国际公约的相互承认和执行的条件。其次,仲裁程序必须是正当的且符合规定的仲裁法或选定规则。此外,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还需满足已经生效和具有执行内容的要求。最后,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文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