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62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自动履行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商事纠纷案件的仲裁裁决依据当事人在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或争议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一般情况下,当事人都会自动履行仲裁裁决。
根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第63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仲裁裁决书规定的期限内自动履行裁决。如果裁决未规定期限,则应立即履行。
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愿自动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强制执行仲裁裁决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败诉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履行裁决;二是胜诉方当事人必须主动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法院通常不主动强制另一方当事人履行裁决。
申请执行的当事人必须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这个法院具有管辖权,可以处理强制执行程序。
如果败诉方当事人是外国公司在境外拥有财产,并且不愿意自动履行仲裁裁决,需要在境外申请强制执行。这涉及到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问题。
根据联合国《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简称《纽约公约》)的规定,成员国必须保证并承认其他成员国做出的仲裁裁决。中国于1986年加入《纽约公约》,并于1987年4月22日生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作为中国处理涉外经贸争议的唯一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已经在美国、加拿大、日本、以色列、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份裁决中得到承认和执行。
境外执行中国的涉外仲裁裁决需要根据《纽约公约》的条件进行。各国根据国内法的规定在执行程序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对裁决的审查都只限于《纽约公约》第5条规定的理由。如果被申请执行人所属的国家不是《纽约公约》的成员国,如果双方存在双边条约或协定,将根据双边条约或协定中关于相互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内容进行执行。此外,中国还与许多国家签订了有关民商事司法互助的协定,这些协定也可以成为涉外仲裁裁决在有关国家得以承认和执行的依据。
仲裁裁决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形式缺陷和实体错误。形式缺陷指裁决不符合某些国家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要求,例如未明确标注必要信息或未采用书面形式等。不同国家对于形式缺陷的态度不同,一些国家将其作为撤销裁决的理由,而多数国家则允许仲裁庭进行修正。实体错误则
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和不予执行程序的详细步骤。包括当事人申请、提供证据、合议庭审查核实以及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等环节。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事项的两个通知,详细说明了撤销和不予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审查程序和时间限制。
中国**象屿集团有限公司与**米歇尔贸易公司签署的钢材买卖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争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遵循国际商会仲裁院推荐的条款制作,双方约定了仲裁地点为北京,但未明确约定仲裁机构。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根据法律适用原则,应适用中国法律作为仲裁条款
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情形。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仲裁裁决存在无仲裁条款或协议、裁决事项超范围、违反法定程序、缺乏主要证据支持、适用法律错误、仲裁员行为违法等情形时,人民法院有权裁定不予执行。裁定结果会通知双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当事人可重新申请仲裁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