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62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自动履行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商事纠纷案件的仲裁裁决依据当事人在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或争议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一般情况下,当事人都会自动履行仲裁裁决。
根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第63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仲裁裁决书规定的期限内自动履行裁决。如果裁决未规定期限,则应立即履行。
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愿自动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强制执行仲裁裁决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败诉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履行裁决;二是胜诉方当事人必须主动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法院通常不主动强制另一方当事人履行裁决。
申请执行的当事人必须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这个法院具有管辖权,可以处理强制执行程序。
如果败诉方当事人是外国公司在境外拥有财产,并且不愿意自动履行仲裁裁决,需要在境外申请强制执行。这涉及到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问题。
根据联合国《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简称《纽约公约》)的规定,成员国必须保证并承认其他成员国做出的仲裁裁决。中国于1986年加入《纽约公约》,并于1987年4月22日生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作为中国处理涉外经贸争议的唯一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已经在美国、加拿大、日本、以色列、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份裁决中得到承认和执行。
境外执行中国的涉外仲裁裁决需要根据《纽约公约》的条件进行。各国根据国内法的规定在执行程序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对裁决的审查都只限于《纽约公约》第5条规定的理由。如果被申请执行人所属的国家不是《纽约公约》的成员国,如果双方存在双边条约或协定,将根据双边条约或协定中关于相互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内容进行执行。此外,中国还与许多国家签订了有关民商事司法互助的协定,这些协定也可以成为涉外仲裁裁决在有关国家得以承认和执行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在涉外民事关系方面的规定。文章明确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纠纷仲裁的适用规则,包括涉外仲裁委员会的设立、聘任外籍仲裁员、证据保全程序、仲裁庭的笔录和证据要点、撤销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以及涉外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等内容
关于涉外仲裁裁决的申请条件。首先,当事人申请仲裁裁决需满足双边条约或国际公约的相互承认和执行的条件。其次,仲裁程序必须是正当的且符合规定的仲裁法或选定规则。此外,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还需满足已经生效和具有执行内容的要求。最后,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文件是
新的仲裁司法监督制度中撤销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及其对涉外仲裁的监督和制约作用。文章详细阐述了撤销裁决审查与仲裁协议效力异议审查的区别,以及撤销裁决审查和申请不予执行裁决审查的不同之处。在审查方式和效果上,撤销裁决审查具有主动性和广泛影响力,而申请不予执
国内法院的执行程序,包括国内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涉外仲裁裁决在境外的执行以及内地仲裁裁决在香港的执行问题。对于国内仲裁裁决,胜诉方需向国内法院提出执行申请;对于涉外仲裁裁决,胜诉方需根据规定在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内地仲裁裁决在香港的执行则需向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