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62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自动履行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商事纠纷案件的仲裁裁决依据当事人在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或争议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一般情况下,当事人都会自动履行仲裁裁决。
根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第63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仲裁裁决书规定的期限内自动履行裁决。如果裁决未规定期限,则应立即履行。
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愿自动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强制执行仲裁裁决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败诉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履行裁决;二是胜诉方当事人必须主动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法院通常不主动强制另一方当事人履行裁决。
申请执行的当事人必须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这个法院具有管辖权,可以处理强制执行程序。
如果败诉方当事人是外国公司在境外拥有财产,并且不愿意自动履行仲裁裁决,需要在境外申请强制执行。这涉及到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问题。
根据联合国《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简称《纽约公约》)的规定,成员国必须保证并承认其他成员国做出的仲裁裁决。中国于1986年加入《纽约公约》,并于1987年4月22日生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作为中国处理涉外经贸争议的唯一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已经在美国、加拿大、日本、以色列、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份裁决中得到承认和执行。
境外执行中国的涉外仲裁裁决需要根据《纽约公约》的条件进行。各国根据国内法的规定在执行程序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对裁决的审查都只限于《纽约公约》第5条规定的理由。如果被申请执行人所属的国家不是《纽约公约》的成员国,如果双方存在双边条约或协定,将根据双边条约或协定中关于相互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内容进行执行。此外,中国还与许多国家签订了有关民商事司法互助的协定,这些协定也可以成为涉外仲裁裁决在有关国家得以承认和执行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生效后实施的仲裁裁决撤销程序及其法律背景。该程序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事人权益并借鉴了国际先进做法,但同时也出现了监督程序缺陷及过度强调法院监督等问题。立法者在制定仲裁法时忽视了国情差异及法院自身监督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出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应当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语言、文字。对当事人申请或者外国法院请求我国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的外国法院判决或者仲裁裁决,我国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我国法律,或者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进行审查,裁定
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方式与解决其他各种商事纠纷一样,主要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形式,用仲裁方式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国的涉外仲裁制度始建于50年代,至今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国各地已经组建了150多家仲裁委员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
国际商事仲裁,又称对外经济贸易及海事仲裁、涉外仲裁等,是指不同国家的公民、法人将他们在对外经济贸易及海事中所发生的争议,以书面的形式,自愿交由第三者进行评断和裁决。为国际商会常设仲裁机构。内国法院仅限于为ICSID裁决提供便利和给予司法协助。为美国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