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请求执行我国涉外仲裁机构制作的生效仲裁裁决,若被执行人或其财产不在我国领域内,应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由于我国是1958年《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的成员国,中国涉外仲裁机构的裁决可以在已加入该公约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承认和执行。
当事人请求外国法院承认和执行我国法院或涉外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时,必须提供以下文件:
(一) 生效裁决的副本;
(二) 已送达的送达回证或其他证明文件。若审判中存在缺席判决情形,还需提供缺席判决合法的相关法律文件;
(三) 上述文件的译本,译文必须采用对方通行或认可的文字。
外国法院收到当事人或我国人民法院的请求后,若与我国订有司法协定或条约,应根据协定或条约规定的要件进行审查。若与我国无条约关系,应根据互惠原则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请求,应按该国法律规定的程序予以承认和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在涉外民事关系方面的规定。文章明确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纠纷仲裁的适用规则,包括涉外仲裁委员会的设立、聘任外籍仲裁员、证据保全程序、仲裁庭的笔录和证据要点、撤销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以及涉外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生效后实施的仲裁裁决撤销程序及其法律背景。该程序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事人权益并借鉴了国际先进做法,但同时也出现了监督程序缺陷及过度强调法院监督等问题。立法者在制定仲裁法时忽视了国情差异及法院自身监督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出
关于涉外仲裁裁决的申请条件。首先,当事人申请仲裁裁决需满足双边条约或国际公约的相互承认和执行的条件。其次,仲裁程序必须是正当的且符合规定的仲裁法或选定规则。此外,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还需满足已经生效和具有执行内容的要求。最后,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文件是
作为中方当事人,选择仲裁机构时应尽量选择在本国或本地的仲裁委员会。这样不但联系方便,而且对仲裁适用程序、适用法律等一般了解多一些,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事人应当学习和了解仲裁法律知识,熟悉仲裁程序和适用法律,以便及时、充分地做好准备,争取仲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