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和解与破产重整的目的都是在破产清算程序之外引入破产预防的程序机制,从而完善破产法。它们是破产预防法的组成部分。
破产和解和破产重整都属于非讼事件范畴,采取非讼的前提和状态,当事人申请主义的程序启动原则。在法律规范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无论是和解还是重整,法院行使司法裁量权的能动性和比重大小可能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和解能否达成还是重整能否进行,都取决于当事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意思自治和共同合意。这部分取决于其非讼性质,部分则是由于它们所调整的关系属于私权关系。
尽管预防破产是二者共同的终极目的,但在直接目的上有区别。破产和解通过调整债权债务关系来维持债务企业的法人人格,从而实现预防破产的目的。而破产重整的目的更深入一层,不仅在于维持债务企业的法人人格,而且通过寻找深层的问题并采取有效对策,使债务企业恢复健全的生产经营能力,实现治标和治本的双重效果。
破产和解适用对象与破产清算的范围一致,而破产重整的适用范围更广泛。除了美国等少数国家适用于破产重整的对象包括公司、合伙和个人外,大多数国家的重整制度仅适用于公司。
虽然破产和解和破产重整都采取当事人申请主义,但只有债务人才能成为和解的申请权人,而破产重整的申请权人除了债务人外,还包括具备一定条件的股东和债权人。
和解程序是在债权人和债务人对立的状态下进行的,主要维护债权人的利益。而重整程序是在债权人和债务人同心协力的状态下进行的,能够兼顾双方的利益。
和解程序的合意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达成的集体性和强制性契约,属于合同行为。而重整程序的合意是由债权人、债务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共同作出的意思表示,属于共同行为。
破产重整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两大因素以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破产重整制度的必要性。经济因素方面,现代经济组织的连锁效应要求防止经济解体和倒闭;制度因素方面,和解制度的出现推动了破产重整制度的建立。在建立中国特色的破产重整制度时,需明确破产重整程序与其他破
破产整顿与和解制度的相关内容。企业申请破产后,可进行破产整顿以改善经营管理并恢复偿债能力,根据和解协议制定整顿计划和方案。和解制度旨在避免破产发生,给债务人重整事业的机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了整顿的程序、期限、和解协议的提出和法
企业破产时职工工资的处理方式。在裁定受理破产申请后,企业资产应优先用于支付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等职工权益。破产清偿顺序包括职工权益、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以及普通破产债权。同时,职工工资的发放方式也需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处理,包括在重整计划草案中明确债权、
公司重整欠的工程款的处理方法。公司破产时,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进行破产清算,破产财产清偿顺序依次为职工工资、工伤补助等,然后是社保费用、税款和普通债权。总包方拖欠分包方工程款时,可通过诉讼或仲裁要求支付,甲方只在拖欠总包单位工程款项的范围内承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