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私法 > 其它国际私法相关 > 国际私法法规 > 涉外劳动合同纠纷如何处理

涉外劳动合同纠纷如何处理

时间:2023-09-29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653
核心内容:当前我国劳动立法中有关涉外劳动合同的规定有哪些在涉外劳动关系的立法中,应如何进行严格保护与限制措施外国人办理就业证有什么困难以下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专家建议的涉外劳动合同纠纷处理模式的改善路径。

提高涉外劳动合同立法层次,确保有法可依

目前我国劳动立法中的涉外劳动合同规定仅存在于《外国人就业规定》与《台港澳居民就业规定》中,这两项规定为部门规章,主要涉及就业许可证的程序规定,对司法审判的适用性较弱。随着外国人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增加,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涉外劳动合同纠纷将呈上升趋势,因此迫切需要在法律和行政法规层面有明确的依据。这样一方面可以巩固和稳定现有的劳动力市场秩序,促进人才引进和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完备的法律制度和良好的法治形象。

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尊重意思自治

在涉外劳动关系的立法中,应注重与一般劳动法的严格保护与限制措施区别开来,特别是在劳动合同的内容上,避免过于刚性的规定,允许并鼓励劳动合同双方通过平等协商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对外籍劳动者在中国就业的程序问题,可以继续实行就业许可制度,并在立法上规定未办理就业证的法律后果;对外籍劳动者适用的劳动基准法范围应进一步明确,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以体现劳动保护的刚性原则;对劳动基准范围外的其他劳动条件,只要不违反我国公序良俗原则、不破坏劳动力市场,即应尊重和维护双方之间的约定。

完善制度措施,加强司法与行政部门的衔接

根据现有规定,外国人办理就业证需要得到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各级劳动行政部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审批,因此外国人在我国就业涉及到多部门管理。一旦发生纠纷,需要理清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程序才能确定责任。因此,从司法审判的角度而言,如果涉及到外国人的主体资格问题,在确定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之前,往往需要了解之前的行政审批环节。因此,建立起司法与行政部门之间畅通的衔接平台,更有利于促进纠纷的解决。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一般规定及其具体应用。内容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宣告失踪或死亡等问题的法律适用,以及涉及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适用。在民事活动中,经常居所地法律为主要适用法律,但也考虑行为地法律和当事人的选择

  • 刑事司法协助请求对中国安全的损害处理方式

    我国对外刑事司法协助请求的处理方式,对外联系机关对明显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请求可直接拒绝。遵循平等互惠原则,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不得损害我国利益,违反法律原则。刑事司法协助形式包括送达文书、调查取证、协助侦查等。

  • 外国人限制活动范围的情形

    外国人限制活动范围的几种情形。其中包括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年龄限制及其他不宜适用拘留审查的情形。被限制活动范围的外国人必须接受审查,期限不超过六十日。同时,依法决定不准出境或入境的人员,决定机关应及时通知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

  • 单方面解除涉外经济合同的法律规定

    涉外经济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需按约定履行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合同的中止履行需有确切证据,并立即通知另一方。违约方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赔偿应相当于受损方所受损失。同时,采取补救措施是另一方的权

  •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申请司法协助的程序
  • 出入境时哪些情形会给予警告并处罚金
  • 涉外劳动合同纠纷如何处理
其它国际私法相关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