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将二审程序中新证据的范围界定为: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定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讲述个人的观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手心律师网小编认为,对于第二种情形,当事人没有主观过错,所以应属二审程序中的新证据,标准也易于掌握。而第一种情形虽明确了二审新证据提出的时间界限为一审庭审结束后新提供的证据,但由于提供新证据的标准为“新发现的证据”,这个标准本身具有主观性,不好掌握,所以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要细化和规范的问题。在笔者的调查中,二审出现新证据的情形大致有以下几种:1.在一审程序结束后发生了足以影响一审案件事实的法律事实或行为,如有关职能部门作出决定、企业发生兼并、分立等;2.当事人放弃了一审诉权;3.因当事人疏忽、认识偏差等造成了有证不举或有举证条件却未举证;4.一审程序中未搜集到证据。对此应加以区别对待:上述第一种情况属于新发生的证据,应为真正意义上的二审新证据;第二种情况除不可抗力的原因外(当事人须就此举证),当事人在二审的举证不能视为新证据;第三种情况因属于当事人主观过错,亦不能视为新证据;第四种情况对一审中不能举证属于客观原因,二审中所举证据可能影响公正裁判的,视为新证据。对于当事人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的证据不是新证据的或不能视为新证据的,属于证据失权的范围,人民法院应不予采纳。
当事人未收到法院判决书时的处理方法。当事人可以联系法院查询判决书情况,根据宣判方式确认判决书发送时间,并行使上诉权利。对于离婚判决,当事人需遵守法院规定,不得在判决生效前另行结婚。
二审授权委托书的格式要求。委托书应包含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基本信息、致送单位、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等部分。在授权委托书中,基本信息、致送单位、委托事项需表达清晰明确,委托权限部分需明确授权范围,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民事案件法院二审流程。包括立案、开庭、判决履行或申诉等环节。二审的审限根据《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判决提起上诉的案件应在三个月内审结,对裁定上诉的案件应在三十天内作出终审裁定。文章旨在帮助大家了解二审流程,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民事诉讼二审审查的原则及相关内容。全面审查原则要求对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抗诉范围的限制。程序性审查和实体性审查是全面审查的两个方面,包括审查案卷材料、证据、法律适用、量刑、诉讼程序等。文章还介绍了附带民事诉讼的上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