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乌拉圭回合《保障措施协定》通过以来,世界各国发起保障措施调查的数量逐年上升。根据数据,2001年全球范围内保障措施调查案件达到53起,相比于2000年的26起,增加了27起[1]。
2001年,美国发起了201钢铁保障措施调查,对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引起其主要贸易伙伴的强烈反对。
作为美国201钢铁保障措施引起的连锁反应之一,中国于2002年5月20日正式立案公告对部分进口钢铁产品采取保障措施调查。这是中国在加入WTO后第一次应用保障措施的贸易救济措施。
根据WTO规则和中国有关保障措施法规的要求,采取保障措施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
不可预见的发展是指在进行关税减让谈判时,一方无法合理预见的情况。该情况的发生以及该方履行关税减让承诺的结果将导致某种产品进口数量的增加,并对该方的相关国内产业造成损害。
采取保障措施的另一个条件是进口数量的增加。当进口数量大幅增加时,可能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的损害或威胁。
保障措施的采取必须能够证明国内产业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或威胁。这意味着进口产品的增加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际的经济损失。
最后一个条件是进口数量的增加与国内产业受到严重损害或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必须能够证明进口产品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国内产业的损害。
由于保障措施对于相关调查官员、律师和企业人士而言仍然相对陌生,而且中国有关保障措施法规的规定较为抽象和简略。因此,我们可以结合WTO争端解决机构DSB涉及保障措施的判例,对上述采取保障措施的必要条件进行简要分析。
关于解决我省国有困难企业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基本生活问题的实施意见
关于解决国有困难企业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基本生活问题的实施意见。通过巩固“三条保障线”,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全面落实低保政策并纳入低保范围。同时,进一步落实关闭破产企业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有关政策措施,确保医疗保障的落实。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积极影响表现在市场化程度提高,保险品种增加,开拓国际保险市场并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然而,国内保险市场受到冲击,管理难度加大,人才队伍不稳定等消极影响也随之而来。对此,应采取逐步开放市场、适当限制外资企业进入、选择合适
经营者应履行的告知义务,包括发现商品或服务存在缺陷时应立即向行政部门和消费者报告,并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同时,还详述了经营者应遵守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各项义务,如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义务、保障商品和服务安全的义务、真实信息提供的义务等。此外,还提到
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性质及保护内容。首先指出绿色贸易壁垒的合法性,它是通过一系列国际和国内公开立法来规定和实施的。其次,阐述了其保护内容的广泛性,涉及资源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商品生产和销售规定。再次,指出绿色贸易壁垒具有隐蔽性,不容易引起贸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