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提高,而不是限制国际市场的竞争。因此,保障措施应该被限制在“防止或补救严重损害并帮助有关企业进行调整的必要限制内”。协议还规定,如实施数量限制(配额),配额通常不应使进口量低于有代表性的最近3年的年平均进口量,除非提出明确的理由,说明有必要达到不同的水平以防止或补救严重损害。
问题是成员方是否应证明其拟采取的保障措施或配额水平的“适度性”。在韩国奶制品保障措施案中,当事方之间就此项举证责任存在分歧。最后专家小组裁定:根据协议规定,进口成员方有义务使其保障措施在必要限度内,因此进口成员方应论证其拟采取保障措施的“适度性”。但上诉机构推翻了这一结论,认为专家小组对协议作出了扩大解释,协议只要求成员对配额水平低于最近3年平均水平的措施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只要采取的配额水平高于这一限度,成员就没有义务去论证其合理性。上诉机构的这一结论等于是将进口成员方从繁重的举证责任中解脱出来,这对广大发展中成员的应诉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采取保障措施应该对产品的所有出口国一视同仁,不能有选择性地针对其中一两个国家,换言之,保障措施应遵循无歧视待遇原则。由于历史局限性,协议第19条没有明确规定保障措施的实施应遵循无歧视性原则或禁止选择性实施保障措施。
协议并未彻底禁止选择性实施保障措施,在协议中规定了一种例外,即“配额调剂”。这种方法允许配额的分配可以不充分反映以往的市场份额,对某些供应商的打击比其他供应商要大。协议同时为配额调剂的实施规定了四项限制条件。然而,这些条件中含糊措词的不确定性为进口成员任意实施选择性保障措施留下了不少借口,例如关于“百分比例”的具体标准和“公平合理”原则的理解。
中国法律对军婚的特殊保护措施。从婚姻法的颁布到现行法律的规定,都体现了对现役军人婚姻的稳定保障。现行婚姻法第26条为处理现役军人离婚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和新刑法也保留了保护军婚的条款。最高人民法院对军婚保护做出司法解释,
网上购物付款后东西消失的情况及应对措施。建议消费者先与卖家联系并申请退款,了解支付流程和保障功能。若卖家不配合,可考虑起诉。另外,文章也介绍了消费者如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权,包括提起诉讼的法定条件和计算消费者的诉讼时效。
我国监察法中关于延长留置措施办理程序的规定。监察机关在需要延长留置期限时,需向上一级机关申请批准,延长时间最多不超过三个月。省级以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需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报备上一级机关。留置期间应保障被留置人员的合法权益,讯问时需合理安排时间,并
中国与美国之间因轮胎贸易引发的争议。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引发中国政府强烈反对,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此外,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的案例不断增多,涉及中国的情况尤为突出。尽管在国际政治和学术层面存在对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