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交涉中,我们成功吸纳了地方行业中介组织的直接参与。通过充分利用国外进口商、生产商、律师及媒体的力量,我们为探索加入WTO后公平贸易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思路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今后的交涉工作中,应特别重视引入行业中介组织的参与。
通过此次交涉,我们对如何加强对国外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等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今后,我们将一方面保持对国外技术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及时对拟议中的标准进行研究,分析其对我贸易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是否具有贸易壁垒的性质。我们将尽早介入,力争在标准制定初期就打破其中不合理的部分。
企业应对各种与贸易壁垒有关的信息保持高度敏感。尽管CR标准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但欧盟CR标准从1998年酝酿到2002年出台,经历了将近4年的时间。如果国内打火机生产企业在四年前就对即将制订此标准有所了解,相信企业会对此有所反映,交涉也会提前进行。
企业应将"打破"壁垒与"突破"壁垒相结合。"打破"壁垒是指通过政府的交涉,使外国(地区)政府取消其技术壁垒;"突破"壁垒是指在政府交涉的同时,企业应千方百计从技术角度,开发研制符合对方技术标准要求的专利技术。企业应充分意识到,"打破"与"突破"应是互相结合的,而不应仅仅寄希望于政府的交涉。企业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突破"上,在交涉的同时,甚至是在得知有关技术壁垒信息时,就应着手开发相应的专利技术。
瑞典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的管辖权问题。除了国际公约和欧盟理事会的有关规则,瑞典法院通常适用《司法程序法典》来解决国际民事诉讼的管辖权问题。法院在某些情况下有管辖权例外,如不动产纠纷或专利商标有效性争议等专属管辖权的案件,但可以审理与在瑞典进行的仲裁相联系
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企业应加强技术改造、市场与产品结构调整,遵守国际标准,积极与进口国企业合作打破技术垄断。同时,企业需与政府、行业协会等沟通合作,参与国外调查,加强信息沟通。政府应营造公平贸易环境,帮助企业提高技术、服务和管理水平,突破技
中国与美国之间因轮胎贸易引发的争议。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引发中国政府强烈反对,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此外,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的案例不断增多,涉及中国的情况尤为突出。尽管在国际政治和学术层面存在对贸易
中国商品出口与反倾销调查之间的关系。随着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发起了反倾销调查,其中欧盟最为频繁。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不仅次数频繁,而且涉及的产品范围和金额不断增加,给中国出口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欧盟还采取了新的调查方式和修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