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是指为了限制进口而制定的复杂严苛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等。这些规定通常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对进口产品技术要求,最终达到限制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目的。这是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
技术壁垒体系主要由技术法规与标准、质量认证制度、标签和包装要求、商品检疫和检验规定、环境壁垒和信息技术壁垒等六个体系构成。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我国出口产品面临国外技术壁垒的情况不断增加。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更频繁地遭遇国外技术壁垒,并且受到的不利影响更大。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我国的科技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低,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不高。许多企业的技术装备相对滞后,即使在改革开放后引进了一些生产技术装备,这些装备往往是发达国家淘汰下来的旧设施。因此,我国的产品质量实际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10年至20年。全球范围内产品质量的快速提高和质量标准的不断更新,使得我国的出口产品更容易受到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在这方面,中小企业由于在理念、资金等方面相对较弱,问题尤为突出。
赊销风险的五种表现形式,包括资金成本、管理成本、机会成本、信用短缺成本和坏账成本。为了有效控制赊销风险,提出了六个方面的信用管理措施,包括选择客户、确定信用条件、制定保障条款、事中控制、货款催收和坏账追讨等。旨在降低赊销风险,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保障
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关注焦点的原因主要是:客观上绿色要求与贸易存在不协调之处;主观上某些国家在利用绿色概念实施贸易保护。在WTO框架下,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涉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植物和植物卫生检疫协议》。一般认为,构成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主要涉及环保法
近年来我国输欧产品屡屡“碰壁”,就是欧盟国家采取技术壁垒保护本国市场的结果。如何采取措施突破技术壁垒以及建立自己的技术性保护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看法。
近几年,中国因遭受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损失至少几百亿美元,对中国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欧盟、日本、东盟和俄罗斯,主要措施集中在认证要求、技术标准要求、产品的人身安全要求、环保要求、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和包装及材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