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是指一国通过严格的卫生、安全和技术标准以及严格的检验程序等措施控制外国商品的进口。其主要特点包括广泛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和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一) 主观原因:贸易保护主义思想的存在
各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总是希望通过各种手段限制货物的进口。例如,欧盟为了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实行了配额控制和补偿措施。保护国内产业的主旋律并未改变。
(二) 客观原因:WTO贸易条款的问题
虽然WTO原则上禁止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但允许成员国为了实现正当目标而制定技术法规。因此,成员国为了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会更加关注卫生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 标准体系落后是遭遇TBT的根源
我国产品标准建设和发展滞后,这是我国遭遇TBT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已有约2万项国家标准,但由我国起草的标准只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和草案总数的1.8%。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日益明显。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企业需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协商,争取更多的发言权和利益,为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更大的竞争优势。
赊销风险的五种表现形式,包括资金成本、管理成本、机会成本、信用短缺成本和坏账成本。为了有效控制赊销风险,提出了六个方面的信用管理措施,包括选择客户、确定信用条件、制定保障条款、事中控制、货款催收和坏账追讨等。旨在降低赊销风险,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保障
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关注焦点的原因主要是:客观上绿色要求与贸易存在不协调之处;主观上某些国家在利用绿色概念实施贸易保护。在WTO框架下,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涉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植物和植物卫生检疫协议》。一般认为,构成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主要涉及环保法
近年来我国输欧产品屡屡“碰壁”,就是欧盟国家采取技术壁垒保护本国市场的结果。如何采取措施突破技术壁垒以及建立自己的技术性保护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看法。
近几年,中国因遭受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损失至少几百亿美元,对中国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欧盟、日本、东盟和俄罗斯,主要措施集中在认证要求、技术标准要求、产品的人身安全要求、环保要求、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和包装及材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