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以下简称TBT)是指进口国为了限制进口而规定的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公证检验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有关商品包装、标签和唛头等的规定。虽然这些标准和规定本身可能是为了促进现代化大生产、保护消费者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和维护消费者利益,但在实践中却往往成为贸易壁垒。
TBT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0年,当时GATT正式成立了标准和合格评定工作组。在1975年至1979年的东京回合中,GATT主持了艰苦的谈判,并于1979年正式签署了《关贸总协定—贸易技术壁垒协定》(GATT—TBT),该协定于1980年1月1日生效。在乌拉圭回合的谈判中,各成员国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于1991年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修订,并于1994年与**喀什正式签署生效。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TBT协议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TBT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现在当代国际贸易中十分普遍,尤其是在贸易自由化之后。各国通过规定复杂的技术标准和规定来限制进口,从而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开展。例如,美国在2004年推广了SA8000标准认证,该认证将劳工权利与订单挂钩,对劳动密集型商品产生了约束。这种技术标准的出现使得国际贸易受到了限制。
总之,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种限制进口的手段,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现代化大生产、保护消费者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和维护消费者利益,但在实践中却往往成为阻碍国际贸易的重要非关税壁垒。
中国与美国之间因轮胎贸易引发的争议。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引发中国政府强烈反对,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此外,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的案例不断增多,涉及中国的情况尤为突出。尽管在国际政治和学术层面存在对贸易
非关税壁垒对我国水海产品出口的影响。文章介绍了非关税壁垒的定义和作用,并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我国水海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限制。文章还提到了其他国家采取的不同措施限制我国水海产品的出口,并强调我国需提高产品标准和应对国际贸易规则的能力。
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关注焦点的原因主要是:客观上绿色要求与贸易存在不协调之处;主观上某些国家在利用绿色概念实施贸易保护。在WTO框架下,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涉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植物和植物卫生检疫协议》。一般认为,构成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主要涉及环保法
近年来我国输欧产品屡屡“碰壁”,就是欧盟国家采取技术壁垒保护本国市场的结果。如何采取措施突破技术壁垒以及建立自己的技术性保护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