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涉及金额大、影响范围广。据《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2006)》显示,2005年,中国约有25.1%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直接损失总额达288亿美元。其中,22大类出口产品中有18类遭受了直接损失,金额达691亿美元,占全年出口额的9.07%。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给中国企业造成的出口贸易机会损失高达1470亿美元,占全年出口额的19.29%。为了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企业增加的生产成本为217亿美元,占全国出口贸易额的2.85%。国外技术壁垒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的损失呈逐年递增趋势。
2. 受损地区广泛。中国各省市的出口都因国外技术壁垒而受到损失。根据《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2006)》的统计,广东省的直接损失额为94.8亿美元,占全国直接损失总额的32.9%左右;浙江省的直接损失额约为47.7亿美元,占全国直接损失总额的16.6%。其他遭受直接损失超过10亿美元的地区包括北京市、福建省、江苏省、山东省和上海市。从损失的绝对值来看,损失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地区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从损失的相对比例来看,中西部地区如内蒙古、云南、西藏等遭受的损失占其出口额的比例普遍高于发达地区的省市。
中国与美国之间因轮胎贸易引发的争议。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引发中国政府强烈反对,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此外,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的案例不断增多,涉及中国的情况尤为突出。尽管在国际政治和学术层面存在对贸易
非关税壁垒对我国水海产品出口的影响。文章介绍了非关税壁垒的定义和作用,并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我国水海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限制。文章还提到了其他国家采取的不同措施限制我国水海产品的出口,并强调我国需提高产品标准和应对国际贸易规则的能力。
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关注焦点的原因主要是:客观上绿色要求与贸易存在不协调之处;主观上某些国家在利用绿色概念实施贸易保护。在WTO框架下,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涉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植物和植物卫生检疫协议》。一般认为,构成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主要涉及环保法
近年来我国输欧产品屡屡“碰壁”,就是欧盟国家采取技术壁垒保护本国市场的结果。如何采取措施突破技术壁垒以及建立自己的技术性保护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