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后,纺织工业迅速发展。2002年,中国纺织工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出口创汇超过600亿美元,成为中国净创汇支柱行业。然而,这种快速增长引发了部分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者的恐慌,他们向各自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出台限制措施以抵制中国纺织品进入本国市场。
尽管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并且WTO成员不断增加,国际贸易仍然朝着多边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然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贸易自由化仍然面临很大挑战。国际贸易中存在不和谐的声音,旧的贸易壁垒被取消,新的壁垒又出现,发展中国家常常处于被动的应对状态,国际自由贸易仍然无法真正实现。近年来,区域性自由贸易逐渐兴起,例如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成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三国之间实行零关税贸易。然而,这实质上是区域自由贸易掩盖下的贸易保护主义。
要认识到,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差异,国际贸易的绝对平等是不可能实现的。发达国家往往设法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过去最有效的手段是使用配额限制进口数量。然而,这种做法违背了WTO的精神,逐渐被淘汰。技术性限制因其符合人类对安全性的追求,被广大消费者接受,逐渐取代数量限制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进口国根据WTO规则,对进口产品提出较高的技术要求和有害物质的控制,以限制进口产品数量。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取代配额等形式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障碍。中国是受技术性贸易壁垒损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商务部统计,2002年中国因技术性贸易壁垒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70亿美元,其中纺织行业的损失达到11.7亿美元,排名第五。
中国学术界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资金和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大部分研究成果仍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实质性解决问题。中国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问题,已设立研究项目来帮助相关行业减少因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随着形势的发展,各行业应高度重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对于纺织品来说,技术性贸易壁垒不仅体现在对产品质量的高标准和严格要求上,还体现在对产品安全性和有害物质的限制,有时甚至还体现在对人权的要求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形式多样,内容复杂,国家之间差异较大,难以全面掌握。
近年来,发达国家发起的绿色浪潮和对生态纺织品的要求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增添了新的外衣。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积极影响表现在市场化程度提高,保险品种增加,开拓国际保险市场并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然而,国内保险市场受到冲击,管理难度加大,人才队伍不稳定等消极影响也随之而来。对此,应采取逐步开放市场、适当限制外资企业进入、选择合适
中国保险公司在世界各主要港口和城市设立的国外检验代理人和理赔代理人的作用,以及进口货物索赔申请的程序和所需提供的单证。当进口货物发现残损或短缺时,进口方需立即通知保险公司并联合检验。保险公司将出具检验报告并承担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赔偿。对于涉及发货人
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关注焦点的原因主要是:客观上绿色要求与贸易存在不协调之处;主观上某些国家在利用绿色概念实施贸易保护。在WTO框架下,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涉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植物和植物卫生检疫协议》。一般认为,构成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主要涉及环保法
近年来我国输欧产品屡屡“碰壁”,就是欧盟国家采取技术壁垒保护本国市场的结果。如何采取措施突破技术壁垒以及建立自己的技术性保护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