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的表现形式十分广泛,既涉及国际或区域性协议、国家法律、法令、规定、要求、指南、准则、程序等强制性措施,也包括非政府组织等制定的自愿性规则。TBT的涵盖范围日趋广泛。从产品形态看,它不仅涉及初级产品,而且牵涉到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从产品生命周期看,涵盖了研究、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以及处置等各个环节;从涉及领域看,TBT的产生是从生产领域开始的,逐渐扩张至贸易领域;当前已从有形商品扩张到金融、信息等服务以及投资、知识产权等各个领域。从WTO成员通报的情况看,机电产品、石化产品、建材和农产品及食品仍是TBT通报的重点;SPS通报一般涉及农产品与食品行业。在WTO新一轮谈判中,贸易与环境、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农业等议题都将涉及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
二,一些自愿性措施呈现向强制性法规方向转化的趋势。
在技术性贸易壁垒领域,有许多自愿性的措施,如ISO9000、ISO14000、各种环境标志认证、HACCP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以生产者自愿为原则决定是否申请认证。但近年来来,有些自愿性措施正在与强制性措施结合并有向强制性法规方向转化的趋势。如美国规定自1997年12月18日起,所有对美国出口的水产品的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并运行HACCP,就此将HACCP从原来的生产企业自发的安全卫生控制行为演变成官方对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的强制性要求。欧盟2002年5月12日通过的“生态纺织品标签”指令(2002/371/EC)规定,到2005年加贴环保标签的纺织品将由目前的19种扩大到30种。2002年德国政府决定,启用“生态食品标志”,以区别于普通食品。类似的例子很多。
三,从针对具体产品向生产经营全过程延伸。
最典型的例证是强制推行HACCP管理体系。HACCP为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英文简称,其宗旨是将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而不是靠事后检验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以HACCP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体系,被称为HACCP体系,其起源于美国。最初用于保证航天食品的安全卫生。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在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现已成为世界上最权威的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之一。建立HACCP体系的目的是控制从“农场到餐桌”整个食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危害,食品加工企业可以通过它确保提供给消费者的食品更加安全。
另一个例子是强制推行PPM标准。PPM标准就是通过规定产品加工生产过程所允许采用的技术和标准化规范,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管制。原先的WTO有关环境与贸易的条款以及各国的国内法规中更多关注的是对最终产品本身指定标准,而不管这种产品是如何被加工、生产制造出来的。而发达国家根据同类产品加工和生产工艺方法不同对生态环境的不同影响,限制或禁止不利于环境的方法生产的产品。PPM标准问题的论争意义重大,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有其合理性,但从贸易角度看,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出口产品的PPM永远不如发达国家,若滥用PPM标准,将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积极影响表现在市场化程度提高,保险品种增加,开拓国际保险市场并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然而,国内保险市场受到冲击,管理难度加大,人才队伍不稳定等消极影响也随之而来。对此,应采取逐步开放市场、适当限制外资企业进入、选择合适
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性质及保护内容。首先指出绿色贸易壁垒的合法性,它是通过一系列国际和国内公开立法来规定和实施的。其次,阐述了其保护内容的广泛性,涉及资源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商品生产和销售规定。再次,指出绿色贸易壁垒具有隐蔽性,不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中国保险公司在世界各主要港口和城市设立的国外检验代理人和理赔代理人的作用,以及进口货物索赔申请的程序和所需提供的单证。当进口货物发现残损或短缺时,进口方需立即通知保险公司并联合检验。保险公司将出具检验报告并承担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赔偿。对于涉及发货人
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关注焦点的原因主要是:客观上绿色要求与贸易存在不协调之处;主观上某些国家在利用绿色概念实施贸易保护。在WTO框架下,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涉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植物和植物卫生检疫协议》。一般认为,构成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主要涉及环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