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造成损害应赔偿
“有位网友跟我交流,说‘我就有一张破棉席,你有一辆奔驰车,物权法怎么同等保护我们俩呢?’我说,如果我这个奔驰车是合法得来的,就一定要保护,如果你那个破棉席要是偷来的,同样不能保护。
———江西民生集团董事长王翔”
和谐社区环境人人关切,而社区邻里纠分比比皆是。“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区相邻关系尤其事关居民切身利益。在阳台护栏上晾晒衣物和拖把,水滴到楼下邻居的阳台里,弄得邻里关系紧张;楼下开设的餐馆油烟熏到楼上住户;一些小区论坛上频频出现了一句根据畅销书改编的话—“谁挡了我家的阳光”……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邻里关系如何来处理?物权法对上述情形都作出了规定,明确了相邻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
相邻权益受损可索赔
相邻关系也就是“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因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权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说,相邻关系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阳台晾晒衣物、养花、种草、养鸽子宠物、楼上噪音、通风采光都属于相邻关系调整的范围。
采光权、扰民费、通风权……这些词汇已然发“烫”,随着小区的不断建设和居民维权意识提高,曾经鲜为人知的词汇已经走进百姓生活。物权法对此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弃置固体废物,施放噪声、光、电磁波辐射等有害物质。造成损害的要予以赔偿。
赔偿数额由双方协商
此外,物权法还规定了权利人的义务:不动产权利人因建造、修缮建筑物等必须利用相邻土地、建筑物的,该权利人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李曙光教授表示,“必要便利”的前提必须是唯一的。简单地说就是,你要做的事是以我为唯一前提的,没有我给你提供便利,你是做不成事的,而我因此必须提供。例如,李家浇地,水要经过王家的水道,没有其他水道可使用的情况下,王家的水道就成了唯一的必要便利。又比如楼房,一楼住户的下水管就是楼上其他住户下水的必要便利。
李教授说,提供的便利范围前提是自愿的,如果由此造成损失,受损害一方有权获得赔偿。因此,物权法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赔偿的数额由双方协商,”如协商不成怎么办?李曙光表示,可以请求相关部门调解,或者提起诉讼。
相邻权原则在处理相邻关系中的应用。相邻权原则要求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相邻各方应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等原则处理相邻关系,包括通行、流水、建房挖沟等。法律对处理相邻关系有相应规定,按照法律、法规及当地习惯处理。
邻居之间的违建纠纷。被告在露台擅自搭建构筑物,严重影响了原告的休息和存在安全隐患,原告要求拆除并恢复露台原状。法院判决被告拆除构筑物并恢复露台原状,被告虽声称得到了默许但未提供证据证实。律师解析了相邻权中的常见权利,如通行权、水权、建筑权等。
房屋采光权的法律规定和标准。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不动产相邻方应正确处理采光等相邻关系,侵犯采光权需承担法律责任。采光权是有条件和有范围的权利,不能仅通过测量确定。建筑布局需综合考虑日照、采光等要求,保障居民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1小时。居民可通
相邻权是基于相邻关系产生的权利,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和使用人因对各自所有或占用的不动产行使权利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相邻权的保护并非针对不动产所有权本身,而是权利人对不动产的利用以及不动产功能的正常发挥。给相邻方造成妨碍和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