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部《关于印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通知》的规定,当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根据劳动者在该单位工作的年限,用人单位应根据每满一年发放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对于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劳动者,也按照一年的标准发放经济补偿金。此外,如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计发的经济补偿金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那么应按照解除劳动合同当月的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发放。
根据劳动部《关于印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通知》第10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金,除了要全额支付经济补偿金外,还需要支付额外的经济补偿金,数额为经济补偿金的50%。
根据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的规定:
(一)如果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用人单位应支付劳动者应得的工资收入,并额外支付应得工资收入的25%作为赔偿费用。
(二)如果造成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
(三)如果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损失,除了按照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劳动者相当于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四)如果造成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身体健康损害,除了按照国家规定提供治疗期间的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相当于其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中关于劳动合同解除时的工资结算问题。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一次性付清工资,而时间节点不必是当天。当用人单位破产时,劳动者有权获得工资支付优先清偿权。此外,用人单位不能随意克扣劳动者工资,只有符合规定的情况下
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申请书的书写要点与注意事项。文章详细描述了甲方与乙方的基本信息和终止劳动关系的协议要点,包括合同终止的时间、补偿金的数额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企业辞退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的制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包括理由说明、解除时间明确、事实清楚、文
员工离职补偿协议的相关内容。协议中,甲方和乙方就终止劳动关系、工资结算、离职补偿、支付方式、权益放弃以及生效与保密义务等方面达成了约定。同时,文章还概述了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我国劳动法和《经济补偿办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对于经济补偿金的性质,有三种主要的学说:劳动贡献补偿说、法定违约金说和社会保障说。然而,这三种学说都有一定的不足。劳动贡献补偿说与法定适用范围相矛盾,法定违约金说计算方式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