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保护监察 > 职业病 > 如何鉴定是不是职业病

如何鉴定是不是职业病

时间:2024-08-18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0959

一、如何鉴定是不是职业病

  职业病的鉴定申请可以告知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拒绝的,劳动者也可以自行提出职业病鉴定申请。

  1、到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者本人居住地的职业病鉴定机构进行诊断;

  2、提交用人单位、劳动者本人相关信息,过往病史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材料;

  3、职业病鉴定机构受理并发出《职业病诊断受理通知书》,并由该机构组织3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职业医师集体诊断;

  4、《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一式四份,劳动者、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各一份,鉴定机构存档一份。

  

二、职业病的主要类型

  按照2011年12月3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根据2013年12月30日修订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它包括十大类,132种职业病,分别是:

  1、尘肺。有硅肺、煤工尘肺等。

  2、 职业性放射病。有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内照射放射病等。

  3、 职业性化学中毒。有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

  4、 物理因素职业病。有中暑、减压病等。

  5、 职业性传染病。有炭疽、森林脑炎等。

  6、 职业性皮肤病。有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

  7、 职业性眼病。有化学性眼部烧伤、电光性眼炎等。

  8、 职业性耳鼻喉疾病。有噪声聋、铬鼻病。

  9、 职业性肿瘤。有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等。

  10、 其他职业病。有职业性哮喘 、金属烟热等

  对职业病的诊断,应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三、职业病的诊断要求

  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当提供:

  (一)职业史、既往史;

  (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四)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

  (五)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有关材料。用人单位和有关机构应当按照诊断机构的要求,如实提供必要的资料。没有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或者健康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的,诊断机构可以不予受理。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职业病的鉴定申请可以告知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拒绝的,劳动者也可以自行提出职业病鉴定申请。以上便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如何鉴定是不是职业病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手心律师网的律师。

引用法条

[1]《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2]《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3]《职业病诊断受理通知书》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案例经过

    一起关于疑似职业病患者的赔偿案例。小刘因从事石料公司风钻工作,被诊断出疑似尘肺病并被列为职业病观察对象。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支付其医疗费用和工资,并且不能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通过法院一审判决,证实了即使只是疑似职业病患者也能获得相应赔偿,相关

  •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合同期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包括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三种类型,同时规定了试用期的时间和要求。合同中也明确了工作内容及要求、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方面的内容,包括岗位工作要求、安全操作规程、工资报酬

  • 职业病赔偿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用人单位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及时组织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体检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通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职业病的赔偿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等相关法

  • 劳动者可以在哪里进行职业病诊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劳动者可以选择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医疗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如果对诊断结论有异议,可以在三十日内向职业病诊断机构所在地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市级职

  • 上班得了腰椎病属于职业病吗,能评上工伤吗
  • 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提供的资料有哪些
  • 申请职业病诊断应当提交哪些材料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