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诊断为职业病的病例需要由诊断部门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被确定为职业病患者,在治疗休息期间或确定为伤残或治疗无效而死亡时,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或职业病待遇。一些国家还给予职业病患者经济赔偿,因此,这类疾病也被称为需要赔偿的疾病。职业病的诊断通常由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具备一定专门条件的单位进行。
1. 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检查,并如实告知劳动者检查结果。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2. 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及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3. 被诊断为职业病的劳动者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安排职业病患者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4. 被诊断为职业病的劳动者除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待遇外,根据相关民事法律,还有权获得赔偿。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5. 如果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如果最后的用人单位能够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由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
6. 用人单位应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并在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7. 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和康复费用应由用人单位承担。
8. 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后,其享有的待遇不变。如果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况,应按照国家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以上是关于职业病赔偿的法律依据和内容。在生活中,我们必须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有其他法律问题需要了解,请咨询手心律师网。
职业病鉴定期间工资的计算方法。在诊断、观察期间,工资标准依据诊断结果确定。劳动者未患职业病时,应保证其病假工资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若确诊为职业病,观察诊断期间应支付停工留薪期待遇,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此外,用人单位需按《职业病防治法》规定
故意伤害罪在不同情况下的量刑起点和相关规定。包括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一人重伤和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一人重伤的情况,并详细解释了量刑起点的确定依据。在确定量刑起点后,还需考虑伤害后果、伤残等级等犯罪事实对刑罚量的影响。
职业病的定义、案例、法律依据、分类以及诊断鉴定程序。职业病是由于劳动者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主体必须是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员,且必须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文中以一个因接触煤尘而导致煤工尘肺病的职工为例,介绍了职业病的
中国劳动者离职的法律依据,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有权离职并且可以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同时,还列出了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几种情况,包括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未及时支付劳动报酬等情形。若用人单位使用暴力等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