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诊断为职业病的病例需要由诊断部门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被确定为职业病患者,在治疗休息期间或确定为伤残或治疗无效而死亡时,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或职业病待遇。一些国家还给予职业病患者经济赔偿,因此,这类疾病也被称为需要赔偿的疾病。职业病的诊断通常由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具备一定专门条件的单位进行。
1. 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检查,并如实告知劳动者检查结果。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2. 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及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3. 被诊断为职业病的劳动者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安排职业病患者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4. 被诊断为职业病的劳动者除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待遇外,根据相关民事法律,还有权获得赔偿。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5. 如果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如果最后的用人单位能够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由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
6. 用人单位应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并在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7. 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和康复费用应由用人单位承担。
8. 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后,其享有的待遇不变。如果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况,应按照国家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以上是关于职业病赔偿的法律依据和内容。在生活中,我们必须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有其他法律问题需要了解,请咨询手心律师网。
劳动能力鉴定中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分级系列包括一系列极度严重的身体损伤情况,如极重度智能损伤、四肢瘫肌力严重丧失、重度运动障碍等。同时,文章也涵盖了不同系统受损的情况,如肺部、肝脏、肾脏等。分级细致,涵盖了多种可能出现的伤残情况。
女职工怀孕期间请假产检被开除的维权方法。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等原因降低工资或解除合同。女职工可采取调解、劳动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维权,并可以依据法律依据和案例进行分析和引用,以提高维权成功率。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且未支付工资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收集证明资料来证明劳动关系,并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和拖欠的工资。文章介绍了申请劳动仲裁的具体步骤、相关法律依据和工资支付的相关规定。
个人与个人之间形成的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区别。劳务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双方地位平等;而劳动关系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者需服从管理。文章还介绍了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建立及书面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