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1月,刘某在李某处购买了一批由某花炮厂生产的烟花。然而,在2010年2月,刘某在燃放这批烟花时,发现引线自行熄灭,但仍有1~2寸的引线暴露在外面。为了点燃烟花,刘某剪开了外包装,让引线更加暴露。然而,在点燃引线后,这批烟花突然爆炸,导致刘某的左眼受伤,经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为伤残五级。因此,刘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和某花炮厂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赔偿金额超过20万。
本案的争议在于销售者李某是否应与生产者某花炮厂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如果产品存在缺陷导致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赔偿。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赔偿责任是外部关系,无论他们如何分担内部责任,都不应影响他们对受害人的外部责任。因此,在对消费者进行赔偿后,无过错方可以向过错方进行追偿。在本案中,某花炮厂和李某应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李某已经指明了缺陷产品的生产者,并且没有证据证明是由于李某的过错导致产品存在缺陷。在确定某花炮厂应对刘某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下,作为销售者的李某依法不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首先,根据我国法律体系的原则,法院只能根据明确规定判决当事人承担连带责任。目前,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因产品缺陷造成消费者人身或财产损害的情况下,销售者和生产者应承担连带责任。因此,无法判决产品销售者和生产者承担连带责任。
其次,虽然有些判例认定产品的销售者和生产者承担连带责任,但这是基于销售者和生产者对消费者应承担不真正的连带责任的学理基础。然而,不真正连带责任制度并没有在我国立法上得到认可,仅能作为审判参考而非依据。
第三,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销售者承担的是过错责任,只有在无法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或供货者的情况下,销售者才应承担责任。在本案中,李某已经明确指出了缺陷产品的生产者,并且没有证据证明缺陷产品是由于其销售行为导致的。因此,可以认定李某没有过错,而某花炮厂作为生产者应对消费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李某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最后,从效率和公平的角度考虑,不真正连带责任制度的设立目的在于方便受害者的请求权。然而,在已经明确了生产者和销售者责任划分的情况下,判决承担连带责任将导致无过错方仍需向过错方进行追偿,浪费了诉讼资源。我国已经采用严格责任原则保护消费者利益,过度追求消费者利益而减损销售者的权益将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连带责任认定的五种情形。首先,因保证而承担的连带责任,保证人和债务人需按约定承担债务。其次,合伙和合伙型联营中的连带责任,合伙人或联营各方需对债务负连带清偿责任。第三,因代理而承担连带责任,包括授权不明、代理人与第三人串通等情形。第四,因共同侵权而承
烟台三亚木业有限公司与交运集团货运有限公司之间的货物运输合同纠纷。由于实际承运公司保管不善导致货物受损,法院判决实际承运公司和合同运输公司分别赔偿三亚公司损失。涉及民法中的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和损益相抵规则。通过对本案的分析,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这两个民法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诉讼途径和债务纠纷诉讼程序。债权人对于不真正连带债务人可以选择同时起诉或分别起诉不同的债务人。涉及两个不同种类的法律关系的案件,合并审理需符合一定条件,否则会不符合《民诉法》规定。在有终局责任人的情况下,可以将两种法律关系合并审理。没
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的定义及其区别。有权占有基于法律或合同规定,而无权占有则没有本权。无权占有可分为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其意义在于善意占有人可能依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财产所有权,而恶意占有人则不能。在返还原物、赔偿等方面,善意和恶意占有人也有不同的责任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