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的开始,又称为诉讼时效的起算,是指确定从何时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时间作为一个法律事实,其起始时间的确定非常重要。整个诉讼时效制度的基础在于权利主体拥有权利却长期不行使,因此需要在法律上加以限制。
因此,诉讼时效起算的基础在于民事权利主体能够行使请求权。能够行使请求权是一个客观标准。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是权利主体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的那一天。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权利遭到侵害的时间并非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时间。所谓"应当知道"是一种法律推定,即使当事人因主观过错没有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只要客观上存在知道的条件和可能,诉讼时效期间仍应开始计算。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权利人以不知道权利被侵害为借口逃避诉讼时效。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民事案件千差万别,因此各个案件的诉讼时效起算点也不尽相同。通常有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从期限届满的第二天开始起算。
从债权人主张权利的时候开始起算;如果债权人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则从该期限届满的第二天开始起算。
从条件成就的时候开始起算。
从期限到达时开始起算。
应当从义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的时候开始起算。
从受害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或损害发生的时候开始起算。如果受害人在损害事实发生时就知道,从损害发生时起算;如果受害人事后才知道,从知道时起算。在人身损害赔偿中,如果侵害当时即发现受伤,从侵害当日起算;如果侵害当时未曾发现,事后经检查确诊并证明是由该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如果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有特别规定,应当依法律的特别规定执行。
网上购物付款后东西消失的情况及应对措施。建议消费者先与卖家联系并申请退款,了解支付流程和保障功能。若卖家不配合,可考虑起诉。另外,文章也介绍了消费者如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权,包括提起诉讼的法定条件和计算消费者的诉讼时效。
公司入职未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下辞职后工资被扣的处理方法。首先介绍了建立劳动关系和发放工资的基本规定,然后给出了几种解决途径,包括与老板协商、申请劳动仲裁、向法院起诉和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等。同时,提到了处理此类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时效和证据问题。另外,简要介
私人借款欠条的有效期限及相关规定。对于约定了还款期限的借款,从到期日开始计算三年的诉讼时效,期间若存在中止或中断的情况,诉讼时效会延长。若未约定还款期限,则从欠条出具日开始计算三年的诉讼时效。此外,债权人主张债权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止并重新计算。
公司不支付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如何申请劳动仲裁及要求赔偿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扣留劳动者工资,如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支付工资及经济补偿,并可要求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通过电话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包括要求单位补缴社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