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许可法 > 行政许可监督 >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解读与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解读与实践

时间:2024-03-06 浏览:5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66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

第一章 总则

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章 妇女的平等权利

第一条 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二条 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第三条 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

第四条 禁止歧视、虐待、遗弃、残害妇女。

第三章 妇女发展规划

第五条 国务院制定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妇女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四章 妇女权益的保障

第七条 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保障妇女的权益。

第八条 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为妇女依法行使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九条 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加强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第十一条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地方各级妇女联合会依照法律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代表和维护各族各界妇女的利益,做好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第五章 政治权利

第十二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

第十三条 妇女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十四条 妇女和妇女组织有权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妇女权益保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五条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十六条 国家积极培养和选拔女干部。

第十七条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地方各级妇女联合会代表妇女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第六章 文化教育权益

第十八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

第十九条 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妇女在入学、升学、毕业分配、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二十条 学校应当根据女性青少年的特点,在教育、管理、设施等方面采取措施,保障女性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十一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履行保障适龄女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规定把扫除妇女中的文盲、半文盲工作,纳入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规划,采取符合妇女特点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组织、监督有关部门具体实施。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根据城镇和农村妇女的需要,组织妇女接受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

第二十四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妇女从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活动,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七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

第二十五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

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第二十七条 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妇女在享受福利待遇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二十八条 在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应当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不得歧视妇女。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均应根据妇女的特点,依法保护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国家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妇女享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卫生保健等权益。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三条 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向妇女组织投诉,妇女组织应当维护被侵害妇女的合法权益,有权要求并协助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查处。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应当依法查处,并予以答复。

第三十四条 妇女组织对于受害妇女进行诉讼需要帮助的,应当给予支持。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对侵害妇女权益的申诉、控告、检举,推诿、拖延、压制不予查处,或者对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并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侵害妇女的合法权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处罚的,从其规定;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对侵害妇女权益的申诉、控告、检举,推诿、拖延、压制不予查处,或者对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并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未履行职责的法律责任

一、未及时制止侵害妇女权益行为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及时制止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如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未能履行这一职责,并且由此造成严重后果的,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应当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二、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行为

依据本法规定,违反妇女权益的行为包括侵害妇女文化教育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人身和财产权益以及婚姻家庭权益。如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了这些规定,其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或上级机关应当责令改正。如果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对侵害妇女权益行为的处罚措施

一、性骚扰和家庭暴力的行政处罚

根据本法规定,如果对妇女实施性骚扰或家庭暴力的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提请对违法行为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二、贬低损害妇女人格的行政处罚

如果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其他方式贬低损害妇女人格的行为,相关部门(如文化、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等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权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附则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施办法

根据本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实施办法,以保证本法的有效实施。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根据本法规定的原则,结合当地民族妇女的具体情况,制定变通的或补充的规定。自治区的规定应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规定应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生效日期

本法自1992年10月1日起施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许可延续的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关于行政许可延续的期限以及行政许可的办理时间和方式。行政机关应在许可有效期届满前决定是否准予延续,若未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决定,则视为自动延续。行政许可办理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四十五日,必要时可延长十五日。行政机关作出决定后,应

  • 行政限制的界定和特点

    行政限制的性质和特点,包括行政机关对物权施加的约束、直接性质、非惩罚性质、对被限制人的不利性质以及与权利移转的区别等。行政限制是为了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而采取的直接约束物权行使的非惩罚性行政行为。行政限制不等同于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其关注的是物权行使

  • 非法行医的法律责任及其涵盖范围

    非法行医的法律责任及其涵盖范围。包括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等方面。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将构成非法行医罪,并受到相应处罚。非法行医罪情节严重包括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传染病传播等情形。违法行医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

  • 具体行政行为与行政事实行为的区别

    具体行政行为与行政事实行为的区别。客观方面,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的行为,而行政事实行为还包括与行使职权相关的行为,如暴力侵权。法律效果上,具体行政行为影响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行政事实行为则是非法律行为,不影响法律效果。主观方面,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解读与实践
  • 哺乳期内解除劳动合同赔偿规定
  • 辞退孕妇补偿标准是怎样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