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难救助合同
海难救助合同是指在海上或者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救助方与被救助方对遇险的船舶和其他财产进行救助的合同。船舶,是指除用于军事的、政府公务的或二十总吨以下的小型的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动式装置,以及与其发生救助关系的任何其他非用于军事的或者政府公务的船舶。所称船舶,包括船舶属具。财产,是指非永久地和非有意地依附于岸线的任何财产,包括有风险的运费。救助款项,是指依照本章规定,被救助方应当向救助方支付的任何救助报酬、酬金或者补偿。
分类
纯救助以外的海难救助均需订立海难救助合同,海难救助合同主要分为雇用救助和“无效果,无报酬”的救助两种合同形式。
雇用救助合同指救助人与被救助人约定由救助人对遇险的船舶或其他财产进行救助,由被救助人依救助人所付出的人力及设备等支付一定救助费用的协议。依此种救助合同,无论救助人的救助是否成功,被救助人均须支付约定的救助费用,由于救助人收取救助费用的风险小于“无效果,无报酬”的救助,所以雇用救助所能获得的救助费用也远远低于“无效果,无报酬”救助所取得的救助报酬。雇用救助的作业指挥权一般在被救助一方。此种救助方式主要用于海难或意外事故发生在离港口不远的地点,所需要的救助也只是拖带服务且救助成功的可能性较大的情况。严格地说,雇用救助并不是海商法中的海难救助,雇用救助合同的标的是一般的劳务服务,救助费用依据的是救助人所提供的人力、物力及所耗费的时间。因此,有关的法律问题主要是依民法中关于劳务合同的规定。
“无效果,无报酬”合同是海上救助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合同形式,它是以“无效果,无报酬”原则为基本指导思想,确定海上救助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海上救助合同。
出口买方信贷保险的定义和相关内容。出口买方信贷保险是出口信用机构向贷款银行提供还款保障的政策性保险,承保政治和商业风险,赔付比率为95%。其依据基础合同是出口买方信贷贷款协议,保险货币一般为贷款协议货币。保险责任包括因政治事件和商业事件导致借款人未履
原产地证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原产地证是出口国特定机构出具的证明货物为该国原产的文件,分为优惠性原产地证书、非优惠性原产地证书和专用原产地证书。优惠性原产地证书能使出口产品在进口国享受关税减免待遇,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非优惠性原产地证书包括一般原产地证
原告上海东海救助技术服务中心诉被告小川航运有限公司海难救助、
原告上海东海救助技术服务中心为与被告小川航运有限公司海难救助、海上打捞合同纠纷一案,于2009年12月3日向本院提起诉讼。
有下列情形之一,经一方当事人起诉或者双方当事人协议仲裁的,受理争议的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判决或者裁决变更救助合同:。海难救助必须发生在海上或者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船舶是海难救助中最常见的对象。由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原因,在我国沿海发生的许多救助行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