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 > 合同欺诈问题的研究背景

合同欺诈问题的研究背景

时间:2025-04-28 浏览: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1626

1.1 市场经济与合同的关系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和信用经济的一种形式,而合同作为人们开展经济交往的中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入WTO后,我国面临着更大的市场空间,各类合同交往日趋活跃。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也面临着新的蜕变和重组。合同欺诈现象屡见不鲜,成为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和谐的一面。

1.2 合同欺诈问题的重要性

合同欺诈的违法活动近年来日益猖獗,合同欺诈案件数量不断增加。根据统计资料显示,1993年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经济纠纷案件中,合同纠纷案占到了92%。企业间签订的合同能够得以顺利履行的比例不到70%。工商行政机关检查了52万个企业签订的合同,发现不合格的合同多达20.7万份,总金额为97.2亿元。1995年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检查了150万家企业的合同签订情况,发现不合格合同34.9万份,涉及金额291亿元,全国合同的履行率仅为65%。2000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的合同诈骗案件超过1万起,涉及总值达64.6亿元。2001年各级工商行政机关对49万个企业的859万份合同进行了检查,发现不合格的有42.9万份,到期未履行的合同有28.5万份,违约合同1.08万份,解除合同9.1万份。由此可见,合同欺诈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1.3 合同欺诈问题的研究目的

本文以《合同法》确定的诚实信用原则为切入点,围绕合同欺诈展开研究。通过参照国外相关观点和国内当前有关合同欺诈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有关合同法案例,对合同欺诈的特点、存在原因、分类以及相应的防范对策进行深入阐述和分析。本文的研究对于合同欺诈问题的认识、防范对策的制定以及统一民法典的制定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引起学者和法律专家对合同欺诈的关注和重视,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 合同欺诈问题的特点

2.1 智能性的特点

合同欺诈行为表现出智能性,欺诈人在行骗之前会对行骗对象、市场行情、合同条款等进行精心的调查和研究。他们在合同内容上做文章,设计陷阱,诱使他人上当受骗。欺诈人还会研究诈骗对象的心理状态和经营状况,力图物色合适的对象,并在签订合同时装得很诚恳,认真拟定每一条合同条款,甚至主动要求公证,以获得对方的信任。

2.2 隐蔽性的特点

合同欺诈行为常常具有隐蔽性,欺诈人往往通过精心设计的合同条款和措辞来掩盖其真实意图。他们可能利用复杂的合同结构和术语,让对方难以察觉欺诈行为的存在。此外,欺诈人还可能利用权威机构的认证或公证来为自己的行为增加合法性和可信度。

3. 合同欺诈问题的分类

3.1 实体性欺诈和形式性欺诈

合同欺诈可以分为实体性欺诈和形式性欺诈两种类型。实体性欺诈是指欺诈人在合同内容方面存在虚假陈述、故意隐瞒重要事实等行为,导致对方误解或错误判断。形式性欺诈是指欺诈人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采取欺骗手段,如伪造文件、冒用他人身份等,以达到欺诈目的。

3.2 主观欺诈和客观欺诈

合同欺诈还可以分为主观欺诈和客观欺诈两种类型。主观欺诈是指欺诈人故意进行欺诈行为,明知其行为具有欺诈性质。客观欺诈是指欺诈人的行为本身具有误导性或欺骗性,而无需欺诈人的故意。

4. 合同欺诈问题的防范对策

4.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为了有效防范合同欺诈问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应考虑合同欺诈的特点和形式,明确合同欺诈行为的违法性,并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惩罚措施。

4.2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是防范合同欺诈的重要手段。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加大对合同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要提高执法部门的专业水平和效率,加强对合同欺诈案件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4.3 提高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

提高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是防范合同欺诈的根本之策。各方面应加强对市场主体的诚信教育和宣传,引导企业和个人树立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增强诚信意识,自觉遵守合同约定,共同维护市场的公平交易和诚实信用的法则。

4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律咨询:商品房转让中的欺诈行为

    一起商品房转让欺诈行为的法律案件。钟某通过朋友介绍与田某达成商品房转让协议,后发现田某购买价格低于其向钟某售价,遂提起诉讼。律师根据相关法律指出,田某违反诚信原则,应返还多收的4000元。相关法律知识包括民事活动应遵循的原则、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及

  • 汽车销售合同中的常见陷阱

    汽车销售合同中常见的陷阱。这些陷阱包括合同条文缺失、双方违约责任不对等、质量问题只修不赔、汽车所有权转移条件设置不合理、滥用“不可抗力”条款、特别约定加大消费者风险、定金等概念混用、验收后不得拒收车辆、合同最终解释权归经营企业以及合同内容表述有歧义等

  • 合同无效时的赔偿责任

    合同无效时的赔偿责任、收归国库合同的处理方式,以及合同刑事欺诈的含义、特征和新特点。合同无效时,过错方需赔偿对方损失,双方都有过错则按比例承担损失。收归国库合同确认无效后,财产将收归国库所有,故意损害国家利益的需追缴财产。合同刑事欺诈是智能性、团体性

  • 合同欺诈问题的研究背景

    市场经济下合同欺诈问题的研究背景、特点、分类及防范对策。指出合同欺诈现象日益严重,扰乱经济秩序,并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切入点,分析了合同欺诈的智能性、隐蔽性等特点,以及实体性欺诈和形式性欺诈、主观欺诈和客观欺诈的分类。同时,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加强监

  • 通过中介买到“凶宅”怎么办
  • 提供虚假学历,入职近10年还能解雇吗
  • 合同欺诈的罪与非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