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招标采购是指采购方以招标公告的形式邀请不确定的供应商投标的采购方式。
邀请招标采购是指采购方以投标邀请书的形式邀请五个以上特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的采购方式。
这两种采购方式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或财政部门规定的限额标准以上的单项或批量采购项目。
竞争性谈判采购是指中心直接邀请三家以上合格供应商就采购事宜进行谈判的采购方式。适用条件包括:公开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或没有合格标的;属不可预见的急需采购,而无法按公开招标方式得到;投标文件的准备和制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或需要高额费用。
询价采购是指向三个以上供应商发出报价,对其报价进行比较以确定合格供应商的一种采购方式。适用于对合同价值较低且价格弹性不大的标准化货物或服务的采购。
单一来源采购是指中心在适当的条件下向单一供应商征求建议或报价进行的采购,是一种没有竞争的采购方式。适用条件比较严格,包括:只能从特定供应商处采购,或供应商拥有专有权,且无其他合适替代标的;原采购项目的后续维修、零配件供应、更换或扩充,必须向原供应商采购;在原招标项目范围内,补充合同的价格不超过原合同价格50%的工程,必须与原供应商签约;从残疾人、慈善等机构采购;采购方有充足理由认为只有从特定供应商外采购,才能促进实施相关政策目标。
政府采购合同的违约责任及其适用法律问题。政府采购合同的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违反有效政府采购合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在适用法律时,由于《政府采购法》和《合同法》对违约责任的界定不一致,导致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导致法律适用上的不一致。建议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
政府采购中的行政复议制度。该制度允许供应商在采购行为侵犯其权益时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查。行政复议机关会审查采购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并遵循一系列程序规定以确保公正和透明,如听取陈述、参与过程、公开审议等。
政府采购制度在实际执行中与其本义的背离问题。文章指出当前政府采购定义将采购人定位为各级政府,这违背了政府采购确保政府资金所有权的初衷。采购单位利用采购人定位和相关法律规定作为抗拒政府采购的法律依据,导致采购人的定义与招投标法不一致,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公开招标方式、邀请招标方式、竞争性谈判方式、单一来源方式和询价方式的定义、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公开招标适用于货物服务采购项目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情况;邀请招标适用于具有特殊性只能从有限范围供应商采购的情况;竞争性谈判适用于特定情形;单一来源方式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