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底,陈某因身高不足1.5米,未能被某国税局招录。陈某认为,招考公务员设置身高限制是对矮个子人们就业权的侵犯,于是将市人事局、国税局告上法庭。
2004年2月,陈某接到了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不予受理”裁定书。裁定书指出,组织招考并按一定要求录用公务员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内部人事管理行为,对此类行为提起的诉讼,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根据《公务员法》第十一条,公务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年满十八周岁;(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四)具有良好的品行;(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从《公务员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来看,身高并不是国税局招考公务员的必备条件。税务局招考公务员与公安局招防暴队员等特殊岗位不同,不必过分考虑身体素质。因此,税务局设置身高限制是不必要的。
然而,我国公务员招考中仍存在严重的隐性歧视,且一些明文规定的显性歧视问题也不少。例如乙肝歧视和“超过35岁不得报考”等,这些歧视做法亟需清理。对于这种歧视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需要司法实践来推动。
然而,目前我国法院尚未具备违宪审查权力,因此陈某未能获得司法救济也是可以预见的。因此,在《公务员法》中规定任职资格条款,以限制用人单位随意增加招录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陈某因身高限制遭遇就业歧视的案例。陈某因身高不足未被国税局招录,引发了对公务员招考中身高限制问题的争议。法院裁定此类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文章提到了《公务员法》中的相关规定,指出身高不是必备条件,并批评了公务员招考中的隐性歧视和明文规定的显性
先议后诉的行政行为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依法取得的自然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应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规定,根据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再审申请人杨××因诉再审被申请人XX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房屋行政登记一案,不服XX市中级人民法院00041号行政裁定书,现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和第六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十二
2017年,白先生的房屋被强制拆除,但无法找到责任人。在拆迁律师的帮助下,白先生通过行政诉讼确认了拆迁行为违法,为自己争取赔偿打下基础。其他被拆迁人可以借鉴白先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