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劳动合同欺诈 > 上海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

上海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

时间:2025-02-23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8437

背景

小叶是某高职学校的毕业生,多次求职未果。有一次,他注意到一家公司招聘大专以上学历的销售专业人员,于是在简历中冒充自己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

合同订立

该公司选择了小叶作为销售部经理,并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月薪为2000元。

合同解除

一年后,公司发现小叶提供的是虚假简历,因此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为由,解除了与小叶的劳动关系,并拒绝支付当月工资2000元。

纠纷处理

小叶认为自己不符合法定可解除合同的条件,因此提起仲裁,后来诉诸法院,要求公司支付2000元工资和经济补偿金。

法院判决

法院认定该合同基于欺诈而订立,是无效合同。对于给付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金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但公司应支付小叶2000元工资。

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合同无效的原因

根据《劳动法》第18条规定,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在本案中,小叶的虚假简历起到了关键作用,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这个"假合同"应被认定为无效。

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

有人认为,根据《合同法》,劳动合同无效后应推倒重来,即合同无效自始至终无效,双方应恢复合同订立前的状态,包括工资返还和重新评估其他权益。

笔者观点

然而,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因为推倒重来的做法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并且劳动合同具有人身性,不可能完全推倒重来,因此不具备可操作性。在本案中,法院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合同被认定无效后,法院面对的是实际的劳动关系,法律采取的是保护的态度。这也符合国际惯例。因此,笔者认为,劳动合同无效只对之后发生的事实产生无效的后果,而对之前的实际履行部分不产生效力,应按照实际的劳动关系处理。换句话说,当出现"假合同"时,实际上背后存在一个"真关系"。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和如何处理是《劳动合同法》所关注的重点。

无效劳动合同的情形

根据现有的司法实践,“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而“胁迫”是指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失,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此外,“乘人之危”具体指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根据这些情形,可以认定劳动合同无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案情简介

    一起劳动争议案件,涉及原审被告进念室内设计装饰有限公司与原审原告郁*伟之间的合同纠纷。郁*伟在应聘时伪造了学历和工作经历,后被公司解雇并引发劳动争议。经过仲裁和一审、二审法院审理,最终判决公司需退还押金、支付工资、奖金、替代期工资、经济补偿金及利息,

  • 上海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

    上海某公司因劳动合同纠纷与求职者小叶的争议案。小叶通过欺诈手段使用虚假简历获得了工作,一年后公司发现欺诈行为并解除劳动关系。法院判决该合同基于欺诈而订立是无效合同,不支持经济补偿金的诉求,但公司应支付工资。对于劳动合同无效的处理,笔者不赞同推倒重来的

  • 劳动纠纷中的补偿和赔偿权利

    近年来,劳动纠纷案件不断增加,这既表明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也说明用人单位违法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较为普遍。我国的劳动者权益已经得到多重法律保障,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关于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

  • 职工工伤保险赔偿与您的权益

    本案涉及一起工伤待遇纠纷案件。被告吕某在2005年8月发生工伤事故后,化纤公司才向劳动保障部门缴纳工伤保险费。法院认为,已发生的工伤事故不能作为危险投保,劳动保障部门不应为此发放保险待遇。因此,法院判决化纤公司解除与吕某的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工资、经

  • 劳动合同退休金赔偿案-专业律师为您解读
  • 终止劳动合同纠纷案例
  • 交通事故案件中虚假证据应如何处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