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保障 > 辞退解雇 > 企业裁员报告要求

企业裁员报告要求

时间:2025-07-23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0811
企业用人需要符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一些企业由于效益不好而打算裁员,但又担心裁员的做法不太合理而违反了劳动法事宜,它对于企业裁员的人数上面也会有相应限制,那么,企业裁员多少需要上报?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人数要求

根据法律规定,企业裁员必须满足以下人数要求:如果裁减人员达到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人员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十以上,才能启动裁员程序。少于该人数的情况下,企业应按照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进行处理。

提前说明

用人单位在裁员前应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用人单位可以选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这意味着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进行说明。

报告程序

裁减人员方案需要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需要注意的是,法律并没有要求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裁员,只要按照报告程序进行即可。在本案中,公司裁员人数达到了50人,符合人数要求,并提前30日通知了工会并获得了工会的同意,同时向劳动部门报告了,因此裁员程序基本符合要求。

不能裁减的员工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在裁员时不能裁减以下员工:

  1.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员工。
  2. 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员工。
  3. 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员工。
  4.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员工。
  5.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员工。

如果用人单位擅自裁减上述人员,将面临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

公司裁员通知书

某先生/小姐:

我很遗憾地通知您,由于公司受到原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财务费用激增、国际原油价格震荡及行业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业务严重萎缩,经济效益下挫。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决定进行裁员,因此您与公司签订的合同将于年月日终止。您在职期间签订的其他合同也将终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公司将按时支付您年月日至月日的工资,并支付经济补偿元。同时,公司将为您提供离职证明。

请您在年月日前归还公司以下办公设备及材料:

公司真诚感谢您为公司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如果您对其他公司有兴趣,公司非常乐意为您提供介绍信。当公司发展好了,欢迎您回来。关于“五险一金”的办理,请咨询人力资源部张三,电话:18866666666。

特此通知

某公司(盖章)

年月日

请签名确认已收悉此通知,办理离职手续时,请交人力资源部一份。

员工签名:

身份证号码:

日期: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的连带责任种类

    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的情况及连带责任种类。《解释》明确指出了四种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情况,包括承包人无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企业名义、建设工程未招标或中标无效、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等。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

  • 单位合同工、临时工、实习生、兼职人员是否可认定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

    单位合同工、临时工、实习生、兼职人员等是否可以被认定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问题。文章从刑法基础立场出发,指出刑事判断注重实质,单位及单位人员的实质并不在于身份,而是是否承担单位职责或业务活动。文章还提到犯罪构成要素的遴选与设定规则,强调在

  • 债券融资的分类

    债券融资的分类和特点。政府和企业在债券融资中占比较大,不同类型的债券有不同的融资成本。此外,信贷融资与债券融资在融资速度、期限、数量和使用限制等方面存在不同。其中,企业发行债券筹资的资金相对更加稳定,且长期可用;而信贷融资则为中短期资金为主,受到一定

  • 童工问题:15岁打工是否算童工?

    关于童工的问题,明确指出在我国,最低打工年龄为16周岁,因此15岁打工被视为童工。企业雇佣童工违法,且童工的劳动合同无效。对于雇佣童工的企业,应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同时,虽然劳动合同无效,但童工应获得比一般劳动者更多的法律保护。

  • 人间“蒸发”:借款人逃避还款责任
  • 对股权质押的要求
  • 进口合同上型号打错有问题吗
劳动保障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