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庭审理中,当事人、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有权向法庭申请新的证人出庭作证、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勘验。法庭应认真审查上述申请,如果认为这些申请合理且可能影响对事实真相的判断,甚至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的判断,应同意申请。如果无法当庭解决,法庭可以决定延期审理,待新的调查取证工作、鉴定或勘验工作完成后再开庭审理。
作为公诉案件中的一方,检察人员在法庭开庭审理时应提供确实、充分的证据指控被告人的罪行。检察人员应在开庭前认真调查取证,做好准备工作。如果在庭审过程中发现被告人犯罪的新证据或原有证据不够确实、充分,为了准确、及时查明犯罪事实并惩罚犯罪分子,可以向法庭提出补充侦查的建议。法庭接受后可以决定延期审理。人民检察院应在一个月内完成补充侦查,并将收集的指控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提交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决定再次开庭审理。
当事人有权申请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翻译人员或鉴定人回避,如果这些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处理。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如果当事人申请有关人员回避,但合议庭认为申请无理且依法驳回,则审判活动继续进行。如果合议庭认为有关被申请回避的人员确实应回避且需要更换其他人员,或者当事人的申请需要调查研究无法当庭决定,可以决定延期审理。
法律规定了法庭在上述三种情形下可以延期审理案件,其目的是为了准确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需要强调的是,法庭审判活动必须严肃、依法进行,除上述三种情形外,不能随意以任何理由决定延期审理,以确保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民诉法意见》和《民诉证据规定》,原告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需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和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实践中存在争议和宽松处理的情况。对于变更诉讼标的和诉讼标的额的不同情况,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法定程序。该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进行,包括起诉条件、起诉状的递交以及调解程序等步骤。起诉需符合相关条件,起诉状可书面递交或口头起诉并由法院记录。适合调解的纠纷可先行调解,除非当事人拒绝。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包括上诉的方式、审理的方式以及审理结果等。第二审程序是对第一审人民法院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进行审理的法律程序,必须遵循一定步骤和方式。上诉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提出,审理则包括开庭审理和不开庭审理两种方式。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和庭审程序。普通程序的案件审理期限通常为立案后六个月内,而简易程序则为四十五天内。庭审程序包括开庭准备、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合议庭评议等环节。其中,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是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