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九条的规定,以下情况下的期间不计入审理、执行期限:
1. 对被告人进行精神病鉴定的期间。
2. 刑事案件因另行委托、指定辩护人,法院决定延期审理的期间,即自案件宣布延期审理之日起至第十日止准备辩护的时间。
3. 公诉人发现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延期审理建议后,合议庭同意延期审理的期间。
4. 刑事案件二审期间,检察院查阅案卷超过七日后的时间。
5. 因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法院决定延期审理一个月之内的期间。
6. 公告、鉴定的期间。
7. 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和处理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的期间。
8. 民事、行政、执行案件由有关专业机构进行审计、评估、资产清理的期间。
9. 中止诉讼(审理)或执行至恢复诉讼(审理)或执行的期间。
10. 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或者提供执行担保后,执行法院决定暂缓执行的期间。
11. 上级人民法院通知暂缓执行的期间。
12. 执行中拍卖、变卖被查封、扣押财产的期间。
总之,只有以上情况下的期间,才不计入审理期限。
案件审理过程中的提审犯人及后续程序问题。在侦查结束后,案件会移交给检察机关审查,期间涉及证据材料的提供、非法证据审查及补充侦查等环节。补充侦查应在一个月内完成,最多两次。若经过两次补充侦查仍证据不足,将作出不起诉决定。
军人离婚案件的管辖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非军人对军人、非军人对文职干部、军人和军人之间的离婚诉讼以及军人对非军人提出的离婚诉讼的管辖均有详细规定。一般情况下,案件由原告住所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涉及军人的情况还需考虑其团级以上单位驻地法院管辖。
法官审理案件公正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上诉、申请再审、申请抗诉等法律途径。同时,文章介绍了审判人员回避制度的规定,包括应当回避的情形和申请回避的途径。当事人若发现审判人员违反回避制度,可依法申请其回避。
再审是指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重新进行审理的程序,目的是纠正错误的判决或裁定。再审与重审有以下区别:再审是针对已经生效的案件,重审是针对尚未生效的案件;再审由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或本院院长提出,重审是由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