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4日,江苏常州游客陈先生在微博中爆料称,2月9日(大年初二)晚上9点多,他和家人共计20人在导游的带领下到哈尔滨市松北区的北岸野生渔村就餐。点餐时,他们看到菜单上的标价,鳇鱼的价格是398元一斤,其他两种鱼的价格是298元一斤。但在结账时,陈先生认为当时他看着鳇鱼称重为10斤4两,账单上却写着鳇鱼14斤4两,两桌饭结算下来总计花费了10302元。为此,陈先生一行人在结账时与店家发生了争执,并随后拨打了110报警。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进饭店就餐消费会形成一个事实上的合同关系。这个合同关系应遵守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消费者在消费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的公平交易条件。
在天价鱼事件中,双方对鳇鱼的计量发生了错误认识,导致行为的后果与消费者的意思相悖,对消费者造成了较大损失。根据《合同法》第54条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然而,店家的服务员代消费者签字确认了菜单斤两而未让消费者知晓,这实质上代为行使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处分权。因此,如果消费者主张撤销已经履行完毕的合同而拒绝支付消费金额,将对店家不公平。基于双方对斤两的分歧导致消费金额无法达成一致,应启动合同法关于“公平原则”的条款,对消费金额折中处理。
至于价格问题,消费者在消费鳇鱼前后未对价格提出异议,表明消费者在消费前已知晓或有理由应当知道价格。只要店家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虚假陈述等让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的情形,这样的消费属于双方真实意思之表示,应得到维护。
店家鳇鱼是否野生捕捞或人工养殖,若是前者,是否持有合法经营野生鱼类的证照,若是后者,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均应受到法律约束。若店家误导消费者将人工养殖理解为野生鳇鱼,并支付野生鳇鱼的价格得到的只是人工养殖的鳇鱼,则涉嫌虚假宣传。尽管本次天价鱼事件中店家虚假宣传行为难以获得法律上认定的证据,但其行为仍应受到法律的制约。
此外,店家服务员代签确认账单、动手打人的行为已涉嫌违反治安管理法规,应受到治安行政处罚。店家经营许可证过期却继续经营,显示当地监管不力。在天价鱼事件中,店家每斤鳇鱼卖到近400元,远高于正常价格。这样的市场调节机制难以认定为正常,基本的商业规则与诚实守信应得到遵循。因此,店家在这两方面都不符合法律的要求。
中国化工昌邑石化加油站存在的问题,包括加油不开发票的情况。记者在两家加油站加油时均未收到正规发票,只能得到手写收据。加油站工作人员表示无法提供发票的原因在于公司没有发票和税务局不给提供。现场观察发现加油站车辆排队等待加油的现象普遍存在,且每天销售成品
旅游消费中的法律维权措施。旅游者应注意认清旅游广告,避免选择非法经营的旅行社,确认旅行社资质,查看营业执照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同时,旅游者应认真阅读合同内容并保留好发票作为证据。维护自身权益是旅游者的必要行动。
中秋购物时消费者如何面对月饼的质量问题并维护自身权益。建议消费者选择合法经营单位并仔细查看产品包装。在维权方面,消费者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相关行政部门投诉以及提起诉讼。若涉及欺诈或健康损害,消费者可要求更高的赔偿
商家在经营中是否有权拒绝向顾客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商家有权拒绝强买强卖的行为,保障商业交易的自愿平等。同时,消费者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等公平交易条件,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强制交易行为不仅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