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为福建省**市船务公司,地址位于石狮市蚶江镇,法定代表人为郭*奇,经理。
被告一:福建省**企业公司,地址位于福州市五一路27号,法定代表人为陈*腾,经理。
被告二:林*发,男,41岁,福利2号船合伙人,住址为福建省平潭县敖东乡桥锦头村。
被告三:林*泉,男,43岁,福利2号船合伙人,住址同上。
被告四:林*风,男,39岁,福利2号船合伙人,住址同上。
被告五:林*明,男,35岁,福利2号船合伙人,住址同上。
被告六:林*木,男,24岁,福利2号船合伙人,住址同上。
1990年12月22日,原告福建省**市船务公司(以下简称船务公司)驻汕头办事处(该办事处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与汕头市**区客货运输公司(以下简称客货公司)签订了一份水上运输合同,约定由办事处负责将客货公司的500吨棕油,由汕头运至福州。同月25日,办事处将其中354.147吨(1171桶)棕油交给福建省**企业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福利2号船承运,并预借给福利2号船3500元,运费按30元/吨计算。福利2号船在运输途中,于福建省晋江县海面触礁搁浅,造成60桶棕油损失。办事处依照运输合同向客货公司赔偿了37753.20元的棕油损失后,由于向**公司追偿失败,船务公司遂将此事起诉至厦门海事法院。
厦门海事法院查明,上述事实及**公司的辩诉属实。福利2号船在发生本次海事事故时,有林*发、蔡*友等11名合伙人。事故发生后,蔡*友等6人退出合伙。由于退出合伙时原告尚未提起诉讼,因此退出合伙协议未涉及本次海事事故的债务。已经退出合伙的6人中,有1人出国谋生,1人被公安部门审查,其他4人则找到外地工作,且个个家境困难,负债累累。福利2号船现有合伙人为林*发等5人,这5人是必须共同参与诉讼的当事人,因此,根据法律规定,将林*发等5人追加为共同被告参与诉讼。
厦门海事法院认为,船务公司驻汕头办事处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林*发等福利2号船合伙人明知与**公司的隶属管理关系已终止,仍然使用该公司提供的印章进行经济活动,因此双方订立的运输合同无效。船务公司的损失应由福利2号船原11名合伙人共同承担。考虑到林*发等5人实际占有并使用该船,并且这5人之间对合伙期间的债务负有连带赔偿责任,因此,林*发等5人应先赔偿原告的损失。林*发等5人赔偿后,对于其多承担的部分,有权向其他6名原合伙人追偿。**公司未能及时收回带有本公司字样的业务印章,对船务公司遭受的损失应负有连带责任。
经过调解,当事人于1992年2月18日自愿达成如下调解协议:
一、林*发、林*泉、林*风、林*明、林*木赔偿船务公司经济损失22000元,**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二、赔偿金分三期支付:1992年3月20日前支付7000元;1992年4月12日前支付7000元;1992年5月12日前支付8000元。
本案是一起水上货物运输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承运人在运输途中因海事事故导致货物灭失,由于不存在免责条件,并且与协议无效无关,因此应承担对托运人的全部经济损失赔偿责任。仅从这一事实看,案件似乎简单明了。然而,由于**公司和福利2号船之间以及该船合伙人内部关系的变化,使得本案在诉讼主体及其法律关系方面变得较为复杂。
共同海损的定义、分摊计算方法和构成条件。共同海损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为共同安全而采取的牺牲和支付的费用,由各受益方按比例分摊。分摊根据各受益方的分摊价值比例进行。共同海损的构成需满足同一航程中的财产遭遇共同危险、共同海损措施有意且合理以及牺牲和费用需
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是一种常见的纠纷类型。本文通过分析一起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例,揭示了其中涉及到的典型问题。该案涉及到了货物运输合同的签订、货物未能按期出运、货物转卖等问题。上海海事法院审理此案后认为,被告未能按期出运货物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被告提
是海事法院管辖。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由承运人与托运人磋商订立,订立的过程也分为要约和承诺。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可以口头订立,也可以书面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订立后,可能因法定或当事人约定而解除。但船长决定将货物卸载的,应当及时通知托运人或者收货人,并考虑托运
受损货物分属42个货主、由14份保单承保。事故发生后,船东立即发布海事声明并宣布共同海损。8月7日,船载货物由承运人转运到目的港,承运人在收取共同海损担保后向当地海事法院B提起诉讼,要求货方赔偿共同海损费用60万元人民币。本案中的运输形式为国内沿海货物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