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保证期间的具体规定
时间:2025-06-04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保证期间的分类
根据担保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保证期间可以分为有约定、无约定和约定不明三种情况。1、有约定:当事人对保证期间有明确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2、无约定: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未约定。根据《担保法》第25条的规定,如果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保证期间从主债务履行期满之日起计算,为期六个月。3、约定不明: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32条第2款的规定,如果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止等类似情况,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满之日起计算,为期两年。
二、连带责任保证的法定保证期间
根据《担保法》第26条的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三、最高额保证的保证期间
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7条的规定,最高额保证合同如果对保证期间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清偿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如果没有约定债务清偿期限的,保证期间从最高额保证终止之日或债权人收到保证人终止保证合同的书面通知到达之日起计算,为期六个月。
四、约定保证期间的变动
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30条第二款的规定,如果债权人和债务人对主合同的履行期限进行了变动,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期间仍按照原合同约定的或法律规定的期间执行。
五、保证期间的不变性
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31条的规定,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保证期间一旦确定,不能因其他原因而改变。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保证责任的承担形式
多种保证责任的承担形式,包括连带共同保证、按份共同保证、最高额保证合同等。在不同情况下,保证人的责任分担方式有所不同。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第三人保证监督支付专款专用、注册资金提供保证等特殊情况下的责任承担问题。在保证期间,债权人转让债权或债务人转让部分
-
保证责任减免的情形
保证责任减免的几种情形以及保证人责任的形式。保证责任的减免包括保证期间届满、约定特定债权人或禁止债权转让、未经保证人同意的债务转让和主合同内容变更等情形。保证人的责任形式取决于其承担的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保证,连带保证的法律责任大于一般保证。
-
债务转移中保证人的责任
债务转移中保证人的责任问题。当债权既有保证人的保证担保又有物权担保时,保证人对除物权担保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在主债务未受清偿时,优先实现物权担保来满足债权。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会导致保证人在相应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通过案例分析了这一过程的具体运作。
-
合同内容的差异
保证担保与保证保险在合同内容、主体、性质、保证范围、保证程度以及适用法律等方面的差异。保证合同是购房借款合同的附属合同,与主合同存在主从关系,而保证保险合同与主合同处于并存关系。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等,而保证保险责任仅限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
-
保证期间是否可以中断
-
保证期间的规定
-
各种保证期间的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