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录偷拍的视听材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偷录偷拍行为侵害了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等情况,该材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在对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进行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出示证据的原件或原物。但以下情形除外:
审判人员对单一证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审核认定:
采集录音证据时,应选择合适的录音设备。录音笔具有清晰的录音效果、较小的杂音以及隐蔽性强、易于存储和转移的特点。只有清晰的语音才能真正发挥证明的作用。若录音效果不佳,或有个别字词甚至句子听不清楚,将会大大降低这份重要证据的效力。
在录音中,各方当事人的身份应明确,因为只有确定主体,才能证明双方之间的关系以及发生的事件。若连对方的身份都未确认,录音自然也毫无用处。
时间不一定必须在录音中清晰表述,但至少应能听出大致的时间,或能通过逻辑推断出时间,或能根据录音内容推断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在录音中不要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录音的目的是为了补充缺乏的证据或事实,因此,在录音前应整理好对方应该说什么、承认什么、答辩什么,必要时书面罗列以免遗漏。根据这个目标,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对方多说与案件相关的内容,以获得所需回答。
不要忘记自己是在录音以及录音的目的,否则录音完后才发现录音内容无用,因为对方没有说几句有用的话,都是自己在说。
根据法律规定,录音原件应妥善保存,不得修改、剪辑和移动存储。一旦在移动过程中进行剪切、粘贴,原件即不再存在,即使再移回也无法恢复为原件。
口头辞退录音作为证据的问题。原先,未经对方同意私自录音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但根据最新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录音证据只有采用侵犯他人隐私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才会被排除使用。合法的录音证据需要符合一定条件,并有其他证据佐证。此外,《劳动
网上税务举报的证据类型和立案标准。证据类型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及电子数据等。立案标准则主要包括逃税罪的三种情形,涉及虚假纳税申报、不申报及逃避缴纳税款等,数额达到一定程度并符合相
我国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我国一般采用民事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但在劳动争议诉讼中采取“部分举证责任倒置说”。涉及劳动基准法内容、劳动者权益侵害、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等争议类型,用人单位应承担证明责任。但在确认事实劳动关系的诉讼中,需要
伪证行为的定义、客观表现、认定要件以及其对司法机关和刑事诉讼的影响。伪证行为指刑事诉讼中的虚假证明、鉴定、记录和翻译行为,其严重干扰了司法正常运作,可能导致无辜者受罚和罪犯逃脱法律制裁。认定伪证行为需满足行为人故意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进行虚假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