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未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时,可以向其上级行政机关或同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救济方式,旨在要求行政主体履行其职责和义务。
如果行政复议未能解决问题,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是一种司法救济方式,通过法院的判决来迫使被告履行法定职责。
对于行政不作为案件中,如果被告能证明原告的起诉超出法定起诉期限,法院应当裁定驳回其起诉。
在行政不作为案件中,如果原告的诉讼请求不符合法律规定或没有事实依据,法院应当驳回其诉讼请求。
如果被告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法院应当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判决履行是一种强制措施,旨在强制被告履行其法定职责。
当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被确认违法后,法院应当确认其违法行为,以便为后续的救济措施提供依据。
如果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导致损害,法院可以责令其采取补救措施,以减轻被告的损失。
如果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导致损害,法院可以责令其赔偿被告的损失。
在依申请的行政案件中,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不予受理或受理后不予答复,例如不处理土地纠纷等情况。
在依职权的行政案件中,行政主体对受害人请求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申请或行政主体自己发现的需要立即实施救助义务的情形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拖延履行行政义务。
在接到行政相对人的许可申请、求助申请或依职权发现相对人需要立即实施救助义务的情形后,行政主体借故拖延履行行政义务,无正当理由在法定的或合理的期限内不履行。
行政主体未履行行政合同中约定的行政义务,例如不履行人事行政合同等情况。
当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被确认违法后,赔偿请求人向行政主体请法院行政赔偿,但行政主体不予答复。
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行政不作为主体是行政主体,其不作为状态对行政法所保护的利益造成侵害。行政不作为的客体是为行政法所保护的利益,包括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客观方面表现为行政主体在法定
当事人拒不上庭的后果以及法律处理方式。原告经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后拒不上庭会被视为申请撤诉;对于被告,法院可采取缺席判决的处理方式,若不到庭会导致无法辩护,需要承担可能败诉的后果。
行政处罚的法律救济措施,包括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时的一种救济方式,而行政诉讼则是公民等对复议结果不服时的一种法律救济方式。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包括行政调查、行政处罚决定等步骤,并强调了在作出
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和程序。包括申请期限、适用范围、市人民政府管辖范围、涉及已立案的人民法院的处理方式、申请要求以及联系方式等。申请人需明确提出复议请求并提供相关事实根据和理由,留下有效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行政复议机关核实情况。复议机关以收到申请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