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坠物责任的证明与承担
时间:2025-05-27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现在的楼房是越来越高,由于楼层比较高的关系,人们会在窗台上面放一些东西,结果遇到大风或其他的问题就会有坠物的可能。那么,高空坠物要如何证明不是自己的责任?针对相关问题手心律师网小编做了详细介绍。
一、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如果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导致他人受到损害,难以确定具体的侵权人,除非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否则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需要进行补偿。这一规定限定了责任的承担范围,既能确保受害人得到救济,避免损害结果无法弥补,又能避免因过多的义务人导致补偿数额过小,起不到警示作用。这样一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建筑物使用人尽到注意义务,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同时也不会无限扩大补偿责任的范围,符合公平原则。
二、责任主体的确定与责任的承担方式
在确定了需要承担补偿责任的责任主体后,各个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之间应该承担按份责任而非连带责任。按份责任可以减轻压力,使得受害人更容易得到补偿。同时,通过可能的建筑物使用人主动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可以缩小加害人范围,经济上的驱动更能刺激他们履行作证的义务。此外,按份责任的承担方式还可以起到预防类似案件发生的作用。相比之下,连带责任过分加大了使用人的责任,不符合解决纠纷的目的,也不利于社会稳定。此外,连带责任违背了公平原则,如果让可能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连带责任,会让真正的加害人逍遥法外,使得正义无法实现。此外,连带责任还会导致内部之间求偿权的无法实现。
三、确定免除责任的几点依据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在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情况下,除非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否则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需要进行补偿。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确定是否免除当事人的责任。首先,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可以确定具体的侵权责任人。相对于受害人来说,可能加害人与实际加害人同住一栋建筑物内,对于建筑物的情况较为了解,具有地理优势和人脉优势,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找出实际加害人来免除自己的责任。其次,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可以举证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可能加害人可以提出证据证明自己在侵权行为发生时根本不可能在建筑物内或者伤人物品不可能归属自己,从而在时间或客观方面免除责任。第三,不可抗力。根据《侵权责任法》第29条的规定,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因此,在发生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时,由于不可抗拒的力量造成物品坠落,即便查明了坠落物的所有人,也不需要承担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果实坠落伤人,果树主人的赔偿责任
果实坠落伤人情况下果树主人的赔偿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解释,果树主人或管理人需承担赔偿责任,除非能证明无过错。此外,对于高空坠物导致的人身损害,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加害人应承担民事责任,即使无过错。这有利于保护受害者权益,推动案件进展。其他业主在不证明自
-
高空坠物导致损害的侵权责任及索赔问题
高空坠物造成损害时的侵权责任及索赔问题。根据《侵权责任法》,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需承担高空坠物的侵权责任,若无法确定具体侵权人,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需给予补偿。文章还提到了恶劣天气下高空坠物责任的划分及物业公司的赔偿责任,以及在确定侵权人困难时,
-
高空坠物责任的证明与承担
高空坠物责任的证明与承担问题。根据《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时,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需承担补偿责任,除非能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责任主体应承当按份责任,而不是连带责任,以符合公平原则并起到预防作用。法院在审理时,可根据具体侵权人、不可
-
故意高空抛物砸车罪名的法律分析
故意高空抛物砸车罪名的法律分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毁坏公私财物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高空坠物致人损害案件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有利于保护受害者并推动案件进展。其他业主在无法证明自身无关的情况下需承担补偿责任。该原则以“对不幸损害的合理分
-
高空抛物伤人事件,是否存在免责事由?
-
高空坠物的法律性质
-
高空抛物的危害及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