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房者、承包人和受害人三方当事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处于弱势群体地位。他们大多是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文化层次低,缺乏法律知识。建房者靠多年的劳动积累或小本经营的积蓄来修建房屋,希望花费较少的钱办成大事;承包人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只凭借多年从事该工种的经验和一定的组织能力谋生;受害人依靠劳力挣钱养家糊口。
房屋修建工程大多属于单包工程,少数由建房者自行购置材料,依靠近邻的互帮互助自行建设。在承包给他人修建的工程中,建房者自行准备材料,承包人负责技术,承包费用未按国家定额标准计算,只是根据面积、工程量和结算习惯进行结算,导致承包费用相当低。受害人往往按照劳动日计算工程或义务帮工。
房屋的设计主要由建房者和承包人根据地形地貌、参照他人房屋样式,凭借经验和想象进行,没有施工图纸,全凭建房者和承包人自己施工。
发生在房建过程中的伤亡事故处理难度大。有的事故造成受害人轻微伤害,有的造成受害人伤残,有的造成受害人死亡。在受害人伤残或死亡的情况下,建房者、承包人和受害方因不敢承担高额赔偿费用而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扯皮。当事人之间对立情绪较大,不易协商调解,即使由人民法院判决处理,执行起来也困难重重,导致有些案件多年不能执行终结。
目前,居民在建房过程中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的数量每年都在以一定比例上升。这主要是因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手中有了余钱,需要改善居住环境和条件的居民增多。然而,也存在许多主观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酒驾是否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问题。醉酒驾车若造成重大伤亡事故且放任危害结果发生,会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根据相关法律意见和刑法规定,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的酒精含量有明确的判定标准。不同酒类的酒精度数对人体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法律规定,明确了其主体范围及犯罪行为特征。犯罪行为人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导致重大伤亡事故或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将受到相应刑罚。在界定主体范围时,需注意不仅限于企业职工的范畴,还包括其他相关人员。同时,在适用法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关于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的工伤认定规定。依据条例,工伤包括因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认定工伤的情形包括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工作时间前后的事故伤害、履行工作职责时的意外伤害、患职业病、因工外出期间的伤害或事故、上下班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及分类,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制度、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促进安全生产,明确规定了各项计划措施的完成